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上达
shàng dá

【拼音】:shàng dá

【注音】:ㄕㄤˋㄉㄚˊ

【结构】:上(独体结构)达(半包围结构)

【简体】:上达

【繁体】:上達

字义分解
上达的解释
词语解释
上达shàngdá。(1)向上报告。(2)通晓德义。上达[shàngdá]⒈向上报告。例下情上达。英reachthehigherauthorites;⒉通晓德义。例君子上达。英knowvirtue;
基础解释
∶向上报告下情上达∶通晓德义君子上达
引证解释
⒈古谓士君子修养德性,务求通达于仁义。引《论语·宪问》:“君子上达,小人下达。”邢昺疏:“言君子小人所晓达不同也。本为上,谓德义也;末为下,谓财利也。言君子达于德义,小人达于财利。”康有为《大同书》丙部:“立法者将以导人以上达,则人争向上而为义。”⒉谓上知天命。引《论语·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邢昺疏:“下学而上达者,言已下学人事,上知天命。”宋俞文豹《吹剑四录》:“命固不必问,然上达之士,能安时处顺,由行於天理之中,故不屑屑於占算推测。”明唐龙《正学书院续记》:“夫遵下学之轨者,宏上达之用,执养正之要者,崇作圣之基。”⒊上进,向上发展。引宋朱熹《李先生行状》:“其后,熹获从先生游,每一去而復来,则所闻必益超絶,盖其上达不已,日新如此。”鲁迅《三闲集·文艺与革命》:“但我以为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不必忙于挂招牌。”⒋谓下情达于君上。引《荀子·成相》:“中不上达,蒙揜耳目、塞门户。”《新唐书·魏征传》:“在贞观初,遇下有礼,羣情上达。”燕谷老人《续孽海花》第四三回:“倒不如拟一个説帖……请他们代奏,倒也不能不上达的。”
网络解释
上达(词语)上达,古谓士君子修养德性,务求通达于仁义。.谓上知天命。上进,向上发展。谓下情达于君上。上shàng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等级和质量高详细>>达(达)dá通:四通八达。达德(通行天下的美德)。达人。达士(达人)。通晓:洞达。练达。遍
综合释义
古谓士君子修养德性,务求通达于仁义。《论语·宪问》:“君子上达,小人下达。”邢昺疏:“言君子小人所晓达不同也。本为上,谓德义也;末为下,谓财利也。言君子达于德义,小人达于财利。”康有为《大同书》丙部:“立法者将以导人以上达,则人争向上而为义。”谓上知天命。《论语·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邢昺疏:“下学而上达者,言已下学人事,上知天命。”宋俞文豹《吹剑四录》:“命固不必问,然上达之士,能安时处顺,由行於天理之中,故不屑屑於占算推测。”明唐龙《正学书院续记》:“夫遵下学之轨者,宏上达之用,执养正之要者,崇作圣之基。”上进,向上发展。宋朱熹《李先生行状》:“其后,熹获从先生游,每一去而復来,则所闻必益超絶,盖其上达不已,日新如此。”鲁迅《三闲集·文艺与革命》:“但我以为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不必忙于挂招牌。”谓下情达于君上。《荀子·成相》:“中不上达,蒙揜耳目、塞门户。”《新唐书·魏征传》:“在贞观初,遇下有礼,羣情上达。”燕谷老人《续孽海花》第四三回:“倒不如拟一个説帖……请他们代奏,倒也不能不上达的。”上达[shàngdá]晓达德义。《论语.宪问》:「君子上达,小人下达。」下情达于上级。《荀子.成相》:「中不上达,蒙揜耳目、塞门户。」《新唐书.卷九七.魏徵传》:「在贞观初,遇下有礼,群情上达。」
汉语大词典
(1).古谓士君子修养德性,务求通达于仁义。《论语·宪问》:“君子上达,小人下达。”邢炳疏:“言君子小人所晓达不同也。本为上,谓德义也;末为下,谓财利也。言君子达于德义,小人达于财利。”康有为《大同书》丙部:“立法者将以导人以上达,则人争向上而为义。”(2).谓上知天命。《论语·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邢炳疏:“下学而上达者,言已下学人事,上知天命。”宋俞文豹《吹剑四录》:“命固不必问,然上达之士,能安时处顺,由行于天理之中,故不屑屑于占算推测。”明唐龙《正学书院续记》:“夫遵下学之轨者,宏上达之用,执养正之要者,崇作圣之基。”(3).上进,向上发展。宋朱熹《李先生行状》:“其后,熹获从先生游,每一去而复来,则所闻必益超绝,盖其上达不已,日新如此。”鲁迅《三闲集·文艺与革命》:“但我以为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不必忙于挂招牌。”(4).谓下情达于君上。《荀子·成相》:“中不上达,蒙掩耳目、塞门户。”《新唐书·魏征传》:“在贞观初,遇下有礼,群情上达。”燕谷老人《续孽海花》第四三回:“倒不如拟一个说帖……请他们代奏,倒也不能不上达的。”
国语辞典
晓达德义。上达[shàngdá]⒈晓达德义。引《论语·宪问》:「君子上达,小人下达。」⒉下情达于上级。引《荀子·成相》:「中不上达,蒙揜耳目、塞门户。」《新唐书·卷九七·魏征传》:「在贞观初,遇下有礼,群情上达。」英语toreachthehigherauthorities
辞典修订版
晓达德义。《论语.宪问》:「君子上达,小人下达。」下情达于上级。《荀子.成相》:「中不上达,蒙揜耳目、塞门户。」《新唐书.卷九七.魏徵传》:「在贞观初,遇下有礼,群情上达。」
其他解释
1.谓晓达德义,入圣贤之域。《论语·宪问》:「君子上达,小人下达。」疏:「君子小人所晓达不同也,本为上,谓德义也,云云,言,君子达于德义。」集注:「君子循天理,故曰进乎高明。」;《论语·宪问》:「下学而上达。」;《淮南子·主术训》:「士处卑隐,欲上达。」;明、张鼎思《琅邪代醉编·上达下达》:「君子上达,谓士人君子,学成行尊,优入圣贤之域,故曰上达。小人下达,谓农工商贾,各治其事,遂其终身之业,故曰下达。」
其他释义
1.古谓士君子修养德性,务求通达于仁义。2.谓上知天命。3.上进,向上发展。4.谓下情达于君上。
上达造句
1.在适当降低温度、增加湿度的阴暗条件下贮留雌性蚜可以适当延长其发育,以使角倍蚜与盐肤木在物候上达到最佳吻合。
2.在海拔一万两千英尺的山上,达尔文发现了海贝,稍低处还有树木化石。
3.但是一步摆脱垃圾食品而马上达到好的健康状态是非常困难的。
4.去年的《最终幻想》已经是任天堂的极限了,再版口博信全力策划下,在品质上达到了游戏的颠峰。
5.本发明所得隔热防爆膜,主要用于夹层玻璃的生产,可以在维持良好隔热性能的基础上达到降低产品的成本目的。
6.夏、秋两季空气质量基本上达二级,冬季逆温日和春季大风日多超二级为轻微污染。
7.试验结果表明,自制皮革转移印花纸基本上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8.近年来,农村基本上达到了家给人足。
9.当今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创造力。
10.这场争辩将一直激烈下去,但是,最近在似人机器人方面的进步发现计算机可以在明确任务上达到高水平。
上达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