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白室
bái shì

【拼音】:bái shì

【注音】:ㄅㄞˊㄕˋ

【结构】:白(独体结构)室(上下结构)

字义分解
白室的解释
词语解释
1.犹白屋。白室[báishì]⒈犹白屋。
基础解释
犹白屋。
引证解释
⒈犹白屋。参见“白屋”。引唐杨炯《常州刺史伯父东平杨公墓志铭》:“入践郎官,含香握兰;来居白室,直绳明笔。”唐岑参《丘中春卧寄王子》诗:“田中开白室,林下闭玄关。”
网络解释
白室白室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áishì,意思是白屋。
综合释义
犹白屋。唐杨炯《常州刺史伯父东平杨公墓志铭》:“入践郎官,含香握兰;来居白室,直绳明笔。”唐岑参《丘中春卧寄王子》诗:“田中开白室,林下闭玄关。”参见“白屋”。
汉语大词典
犹白屋。唐杨炯《常州刺史伯父东平杨公墓志铭》:“入践郎官,含香握兰;来居白室,直绳明笔。”唐岑参《丘中春卧寄王子》诗:“田中开白室,林下闭玄关。”参见“白屋”。《汉语大词典》:白屋  拼音:báiwū(1).指不施采色、露出本材的房屋。一说,指以白茅覆盖的房屋。为古代平民所居。《尸子·君治》:“人之言君天下者瑶台九累,而尧白屋。”《汉书·王莽传上》:“开门延士,下及白屋。”颜师古注:“白屋,谓庶人以白茅覆屋者也。”宋程大昌《演繁露·白屋》:“古者宫室有度,官不及数,则居室皆露本材,不容僭施采画,是为白屋也已。”元李翀《日闻录》:“白屋者,庶人屋也。《春秋》:‘丹桓公楹,非礼也。’在礼:楹,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苍士黈黄色也。按此则屋楹循等级用采,庶人则不许,是以谓之白屋也。”清李渔《玉搔头·缔盟》:“故此把白屋寒儒,都认做青云贵客了。”(2).指平民或寒士。汉荀悦《汉纪·宣帝纪一》:“将军辅翼幼君,将流大化,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今士见者皆露索、挟持,恐非周公辅相成王之礼,致白屋之意也。”《后汉书·文苑传下·高彪》:“昔周公旦父文兄武,九命作伯以尹华夏,犹挥沐吐餐,垂接白屋,故周道以隆,天下归德。”李贤注:“白屋,匹夫也。”《新唐书·张玄素传》:“周公资圣人,而握沐吐餐,下白屋,况下周公之人哉?”明何景明《寿许司马》诗:“不屈朱门贵,能怜白屋贫。”康有为《大同书》丙部:“人人皆可由白屋而为王侯、卿相、师儒,人人皆可奋志青云,发扬蹈厉,无阶级之害。”(3).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刺史毛奕表行贰师将军,将酒泉、敦煌兵千人,至楼兰屯田,起白屋,召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各千,横断注滨河。”
白室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