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报罢
bào bà

【拼音】:bào bà

【注音】:ㄅㄠˋㄅㄚˋ

【结构】:报(左右结构)罢(上下结构)

【简体】:报罢

【繁体】:報罷

字义分解
报罢的解释
词语解释
古谓批覆所言之事作罢,即言事不准。科举时代考试落第,亦称报罢。报罢[bàobà]⒈古谓批覆所言之事作罢,即言事不准。科举时代考试落第,亦称报罢。
引证解释
⒈古谓批复所言之事作罢,即言事不准。引《汉书·梅福传》:“数因县道上言变事,求假軺传,诣行在所条对急政,輒报罢。”《新唐书·杨朝晟传》:“前请报罢,张公已舍邠矣。”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沆居重位,实无补万分,唯中外所陈利害,一切报罢之,惟此少以报国尔!”⒉科举时代考试落第,亦称报罢。引清赵翼《瓯北诗话·杜少陵诗》:“天宝六载召试至长安,报罢之后,则日益饥窘,观其诗可知也。”清胡鸣玉《订讹杂录·报闻罢》:“今人以落第为报罢。”
网络解释
报罢报罢,拼音为bàobà,汉语词汇。有言事不准、科举时代考试落第等意思。
综合释义
古谓批复所言之事作罢,即言事不准。《汉书·梅福传》:“数因县道上言变事,求假軺传,诣行在所条对急政,輒报罢。”《新唐书·杨朝晟传》:“前请报罢,张公已舍邠矣。”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沆居重位,实无补万分,唯中外所陈利害,一切报罢之,惟此少以报国尔!”科举时代考试落第,亦称报罢。清赵翼《瓯北诗话·杜少陵诗》:“天宝六载召试至长安,报罢之后,则日益饥窘,观其诗可知也。”清胡鸣玉《订讹杂录·报闻罢》:“今人以落第为报罢。”报罢[bàobà]旧时人臣上书,希望获得进用,却被告示罢退令归。《汉书.卷六七.梅福传》:「数因县道上言变事,求假轺传,诣行在所条对急政,辄报罢。」科举时代称考试落第为「报罢」。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二.杜少陵诗》:「天宝六载,召试至长安,报罢之后,则日益饥窘。」
网友释义
报罢,拼音为bàobà,汉语词汇。有言事不准、科举时代考试落第等意思。
汉语大词典
(1).古谓批复所言之事作罢,即言事不准。《汉书·梅福传》:“数因县道上言变事,求假轺传,诣行在所条对急政,辄报罢。”《新唐书·杨朝晟传》:“前请报罢,张公已舍邠矣。”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沆居重位,实无补万分,唯中外所陈利害,一切报罢之,惟此少以报国尔!”(2).科举时代考试落第,亦称报罢。清赵翼《瓯北诗话·杜少陵诗》:“天宝六载召试至长安,报罢之后,则日益饥窘,观其诗可知也。”清胡鸣玉《订讹杂录·报闻罢》:“今人以落第为报罢。”
国语辞典
旧时人臣上书,希望获得进用,却被告示罢退令归。报罢[bàobà]⒈旧时人臣上书,希望获得进用,却被告示罢退令归。引《汉书·卷六七·梅福传》:「数因县道上言变事,求假轺传,诣行在所条对急政,辄报罢。」⒉科举时代称考试落第为「报罢」。引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二·杜少陵诗》:「天宝六载,召试至长安,报罢之后,则日益饥窘。」
辞典修订版
旧时人臣上书,希望获得进用,却被告示罢退令归。《汉书.卷六七.梅福传》:「数因县道上言变事,求假轺传,诣行在所条对急政,辄报罢。」科举时代称考试落第为「报罢」。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二.杜少陵诗》:「天宝六载,召试至长安,报罢之后,则日益饥窘。」
其他释义
1.古谓批复所言之事作罢,即言事不准。2.科举时代考试落第,亦称报罢。
报罢造句
1.王仕让,铁观音始祖,清雍正10年中副贡,乾隆6年举博学鸿儒报罢,延入三礼馆分修《仪礼》,后为湖广黄州府蕲州通判,著有《六经训解》。
2.美国的存在也就不过是张塔利班招募新兵的海报罢了。(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7049/报罢造句)
报罢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