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国家机密。中枢官署的统称。枢密使的简称。专称枢密院。枢密[shūmì]⒈国家机密。中枢官署的统称。枢密使的简称。专称枢密院。
引证解释
⒈国家机密。引唐白居易《得丁私发制书法司断依漏泄坐丁诉云非密事请当本罪判》:“如或事关枢密,则科漏洩之辜,请验跡於紫泥,方定刑於丹笔。”清昭槤《啸亭杂录·军机御史》:“军机为枢密重地,非特有詔旨,不许擅入。”⒉中枢官署的统称。引《北史·刘洁传》:“洁久在枢密,恃宠自专,帝心稍不平。”唐张说《齐黄门侍郎卢思道碑》:“太子监国于晋阳,公留综宫朝,兼典枢密。”清蒋士铨《桂林霜·议恤》:“持衡司礼专枢密,听履声同上金闕。”⒊专称枢密院。引宋苏轼《策略二》:“今夫天下之财,举归之司农;天下之狱,举归之廷尉;天下之兵,举归之枢密,而宰相特持其大纲,听其治要而责成焉耳。”⒋枢密使的简称。参见“枢密使”。引《旧五代史·唐书·郭崇韬传》:“於是三上章坚辞枢密之位,优詔不从。”宋王明清《挥麈前录》卷二:“身见其子肖胄为枢密,壻郑亿年为资政殿大学士,仪同执政。”
网络解释
枢密(1).国家机密。唐白居易《得丁私发制书法司断依漏泄坐丁诉云非密事请当本罪判》:“如或事关枢密,则科漏洩之辜,请验迹於紫泥,方定刑於丹笔。”清昭梿《啸亭杂录·军机御史》:“军机为枢密重地,非特有诏旨,不许擅入。”
综合释义
国家机密。唐白居易《得丁私发制书法司断依漏泄坐丁诉云非密事请当本罪判》:“如或事关枢密,则科漏洩之辜,请验跡於紫泥,方定刑於丹笔。”清昭槤《啸亭杂录·军机御史》:“军机为枢密重地,非特有詔旨,不许擅入。”中枢官署的统称。《北史·刘洁传》:“洁久在枢密,恃宠自专,帝心稍不平。”唐张说《齐黄门侍郎卢思道碑》:“太子监国于晋阳,公留综宫朝,兼典枢密。”清蒋士铨《桂林霜·议恤》:“持衡司礼专枢密,听履声同上金闕。”专称枢密院。宋苏轼《策略二》:“今夫天下之财,举归之司农;天下之狱,举归之廷尉;天下之兵,举归之枢密,而宰相特持其大纲,听其治要而责成焉耳。”枢密使的简称。《旧五代史·唐书·郭崇韬传》:“於是三上章坚辞枢密之位,优詔不从。”宋王明清《挥麈前录》卷二:“身见其子肖胄为枢密,壻郑亿年为资政殿大学士,仪同执政。”参见“枢密使”。枢密[shūmì]枢密使的简称。参见「枢密使」条。政府机密的政务。《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以六员分押尚书六曹,佐宰相判案,同署乃奏,唯枢密迁授不预。」唐.白居易〈得丁私发制书法司断依漏泄坐丁诉云非密事请当本罪〉:「如或事关枢密,则科漏泄之辜,请验迹于紫泥,方定刑于丹笔 。」
网友释义
(1).国家机密。唐白居易《得丁私发制书法司断依漏泄坐丁诉云非密事请当本罪判》:“如或事关枢密,则科漏洩之辜,请验迹於紫泥,方定刑於丹笔。”清昭梿《啸亭杂录·军机御史》:“军机为枢密重地,非特有诏旨,不许擅入。”
汉语大词典
(1).国家机密。唐白居易《得丁私发制书法司断依漏泄坐丁诉云非密事请当本罪判》:“如或事关枢密,则科漏泄之辜,请验迹于紫泥,方定刑于丹笔。”清昭梿《啸亭杂录·军机御史》:“军机为枢密重地,非特有诏旨,不许擅入。”(2).中枢官署的统称。《北史·刘洁传》:“洁久在枢密,恃宠自专,帝心稍不平。”唐张说《齐黄门侍郎卢思道碑》:“太子监国于晋阳,公留综宫朝,兼典枢密。”清蒋士铨《桂林霜·议恤》:“持衡司礼专枢密,听履声同上金阙。”(3).专称枢密院。宋苏轼《策略二》:“今夫天下之财,举归之司农;天下之狱,举归之廷尉;天下之兵,举归之枢密,而宰相特持其大纲,听其治要而责成焉耳。”(4).枢密使的简称。《旧五代史·唐书·郭崇韬传》:“于是三上章坚辞枢密之位,优诏不从。”宋王明清《挥麈前录》卷二:“身见其子肖胄为枢密,婿郑亿年为资政殿大学士,仪同执政。”参见“枢密使”。
国语辞典
枢密使的简称。参见「枢密使」条。枢密[shūmì]⒈枢密使的简称。参见「枢密使」条。⒉政府机密的政务。引《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以六员分押尚书六曹,佐宰相判案,同署乃奏,唯枢密迁授不预。」唐·白居易〈得丁私发制书法司断依漏泄坐丁诉云非密事请当本罪〉:「如或事关枢密,则科漏泄之辜,请验迹于紫泥,方定刑于丹笔。」
辞典修订版
枢密使的简称。参见「枢密使」条。政府机密的政务。《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以六员分押尚书六曹,佐宰相判案,同署乃奏,唯枢密迁授不预。」唐.白居易〈得丁私发制书法司断依漏泄坐丁诉云非密事请当本罪〉:「如或事关枢密,则科漏泄之辜,请验迹于紫泥,方定刑于丹笔 。」
其他释义
1.国家机密。2.中枢官署的统称。3.专称枢密院。4.枢密使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