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四至
sì zhì

【拼音】:sì zhì

【注音】:ㄙˋㄓˋ

【结构】:四(独体结构)至(上下结构)

【简体】:四至

【繁体】:四至

字义分解
四至的解释
词语解释
四至sìzhì。(1)指某块土地四周的界限。(2)从四方来到。四至[sìzhì]⒈指某块土地四周的界限。英thefourboundariesofapieceofland;⒉从四方来到。例天下之兵四至。英fromalldirections;
基础解释
1.房宅或耕地等四周的界限。2.从四方到来。
引证解释
⒈从四方来到。引《吕氏春秋·不屈》:“士民罢潞,国家空虚,天下之兵四至。”⒉犹四极。指四方极远之地。⒊旧指田地、住宅等四周的界限。引清《碑版文广例·书地界四至例》:“书地界四至,虽自晋太康瓦莂有之,唐人则见於开元二十八年王守泰《记石浮屠》。后书东西南北四至之下,又总之曰,四至分明,永泰无穷。”《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凡是老圈地,都部颁龙票,那上面东西南北的四至,都开的明白。”
网络解释
四至(土地科学术语)四至,地籍上每宗地四邻的名称。一宗地四个方位与相邻土地的交接界线。一般填写四邻的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单位和个人名称。若毗邻的土地为道路、河流等线状地物或湖泊、山峰等,其四至填写为相关地物的名称。
综合释义
从四方来到。《吕氏春秋·不屈》:“士民罢潞,国家空虚,天下之兵四至。”犹四极。指四方极远之地。旧指田地、住宅等四周的界限。清《碑版文广例·书地界四至例》:“书地界四至,虽自晋太康瓦莂有之,唐人则见於开元二十八年王守泰《记石浮屠》。后书东西南北四至之下,又总之曰,四至分明,永泰无穷。”《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凡是老圈地,都部颁龙票,那上面东西南北的四至,都开的明白。”
汉语大词典
(1).从四方来到。《吕氏春秋·不屈》:“士民罢潞,国家空虚,天下之兵四至。”(2).犹四极。指四方极远之地。(3).旧指田地、住宅等四周的界限。清《碑版文广例·书地界四至例》:“书地界四至,虽自晋太康瓦莂有之,唐人则见于开元二十八年王守泰《记石浮屠》。后书东西南北四至之下,又总之曰,四至分明,永泰无穷。”《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凡是老圈地,都部颁龙票,那上面东西南北的四至,都开的明白。”
国语辞典
从四方到来。四至[sìzhì]⒈从四方到来。引《吕氏春秋·审应览·不屈》:「士民罢潞,国家空虚,天下之兵四至。」⒉房宅或耕地等四周的界限。引《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凡是老圈地都有部颁龙票,那上面东西南北的四至,都开得明白。」
辞典修订版
从四方到来。《吕氏春秋.审应览.不屈》:「士民罢潞,国家空虚,天下之兵四至。」房宅或耕地等四周的界限。《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凡是老圈地都有部颁龙票,那上面东西南北的四至,都开得明白。」
其他释义
1.从四方来到。2.犹四极。指四方极远之地。3.旧指田地﹑住宅等四周的界限。
四至造句
1.花博总部示,圆山公园区有大榕树倾倒,花海区有一棵大叶桉树树干断裂、三棵新植乔木倾倒,展馆四至五处漏水积水。
2.围邯郸三年而弗能取,士民罢潞,国家空虚,天下之兵四至,众庶诽谤,诸侯不誉。
3.气温在二十四至二十九度之间,微弱东风,今晚将转为和缓北风。
4.夫寰海既同,重译四至,缔构交错,日引月长,欲事无杂,不可得也;异族狎居,尊闻扭习,彼责此固,我笑子胶,欲言无庞,不可得也。
5.将这种眼药水滴入右眼,每天四至六次,每次一、滴,每晚在眼皮里挤一点眼药膏。
6.从上周四至今,金价连拉较长下影线,多空争夺激烈。
7.每逢元农宵节来临之时,家家户户都挂起各式各样的灯,从十四至十六,每晚都开,远远望去,楼房张灯结采五颜六色,将整个城市装扮的富丽辉煌。
8.提交报告的结果我们会在四至六周内得到回复。
9.这里所说的“钱”指的是冥钱,就是营葬时烧的纸线;而所买的“地”,也并不是指墓葬所在的地方及其面积、四至,而只是虚构的一块土地。
10.他称,受历史和客观条件制约,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加上二轮延包以来累积的矛盾,只有通过确权登记才能彻底解决。
四至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