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符家不计女儿相中贫寒举子,正逢大比之年,真饱学之士一朝身登龙虎榜,归来凤冠霞帔迎新妇,也了却爱女托付良人夙愿。
2.且说洛阳有一人,姓李名源,字子澄,乃饱学之士,腹中记诵五车书,胸内包藏千古史。
3.林散之是一位饱学诗人,也是一位重情、淡泊、耿直、幽默、自信、悲悯的书法家。
4.说实话,在湖广苗寨宣抚使司帐下他已经能算得上是饱学之士了,可与姜金和站在一起比试对联,他马上就成了草鸡对凤凰,土鳖对鲜鲍,根本就没有任何可比性。
5.参与这部词典编纂工作的学者中有丁声树和吕叔湘这样的饱学之士,他们不会不知道古代原本用法,但是在这部现代汉语词典中,他们只提了现代通常用法。
6.话说有一日,宾朋满座,酒过三巡,已把这位饱学少年抖落才华无数。
7.举止得体,乍看一下,倒不象大财主,而是一饱学宿儒。
8.扬州盐商富埒王侯,家财千万,其中一批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饱学之士,他们利用自己的资财报效社会,为扬州营造了一个浓郁的人文环境。
9.是这样的,小侄向来听说孔北海文采风流,坐下宾客也都是饱学之士。
10.校长,本应是腹笥充盈的饱学之士,也该是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更应该是不苟且、敢改革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