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拉魂腔
lā hún qiāng

【拼音】:lā hún qiāng

【简体】:拉魂腔

【繁体】:拉魂腔

字义分解
拉魂腔的解释
网友释义
柳琴戏是山东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柳琴戏因用柳叶琴伴奏,也称“柳琴书””,清末产生于山东省临沂、枣庄一带,1953年正式定名为柳琴戏。柳琴戏形成于清代中叶以后,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省接壤交界地区。柳琴戏的来源是以鲁南民间小调“拉魂腔”为基础,受当地柳子戏的影响发展起来的。柳琴戏曲调流畅活泼,节奏明快,并有多种花腔,谓之“拉魂腔”。2006年5月20日,柳琴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Ⅳ-63,保护单位为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枣庄市柳琴戏保护传承中心。
辞典修订版
一种地方戏剧的唱腔。二百年前由流行于江苏北部海州一带的太平歌、猎户腔发展而成。因女腔多在句末尾音用假声作七度向高音翻转,而有拉后腔、拉呼腔之称,后再讹传为拉魂腔。曲调婉转动听,唱腔为板腔体。主要伴奏乐器为板弦、二胡、大胡、笛子、哨呐和打击乐器等。其后流传各地演变为泗州戏、淮海戏、柳琴戏。此三剧的传统剧目和主要唱腔都相同,演唱方式也相似。
拉魂腔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