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古代一种便帽。帢帽[qiàmào]⒈古代一种便帽。
引证解释
⒈古代一种便帽。引《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二月丁卯,葬高陵”裴松之注引《曹瞒传》:“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时或冠帢帽以见宾客。”唐刘肃《大唐新语·厘革》:“故事,江南天子则白帢帽,公卿则巾褐裙襦。”
网络解释
帢帽帽名,古代士人戴的一种帽子。《三国志·魏·武帝纪》载曹操死后,“敛以时服”。裴松之注引《傅子》:“魏太祖(曹操)以天下凶荒,资财乏匮,拟古皮弁,裁缣帛以为帢,合于简易随时之义,了色别其贵贱。”又引《曹瞒传》:“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时或冠帢帽以见宾客。”
综合释义
古代一种便帽。《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二月丁卯,葬高陵”裴松之注引《曹瞒传》:“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时或冠帢帽以见宾客。”唐刘肃《大唐新语·厘革》:“故事,江南天子则白帢帽,公卿则巾褐裙襦。”三国魏武帝时的一种便帽,可以颜色分别贵贱。见《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
汉语大词典
古代一种便帽。《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二月丁卯,葬高陵”裴松之注引《曹瞒传》:“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时或冠帢帽以见宾客。”唐刘肃《大唐新语·厘革》:“故事,江南天子则白帢帽,公卿则巾褐裙襦。”
国语辞典
三国魏武帝时的一种便帽,可以颜色分别贵贱。见《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帢帽[qiàmào]⒈三国魏武帝时的一种便帽,可以颜色分别贵贱。见《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
其他释义
1.古代一种便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