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风俗
fēng sú

【拼音】:fēng sú

【注音】:ㄈㄥㄙㄨˊ

【词性】:名词。

【结构】:风(半包围结构)俗(左右结构)

【简体】:风俗

【繁体】:風俗

字义分解
风俗的解释
词语解释
风俗fēngsú。(1)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等的总和。风俗[fēngsú]⒈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等的总和。例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风俗。——清·黄宗羲《柳敬亭传》近岁风俗尤为侈靡。——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英socialcustom;
基础解释
(名)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俗等:~习惯。
引证解释
⒈相沿积久而成的风气、习俗。引《诗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宋司马光《效赵学士体成口号献开府太师》之四:“洛阳风俗重繁华,荷担樵夫亦戴花。”巴金《灭亡》第八章:“她们问我中国底风俗,我也略略说了一点,又常常惹起她们发笑。”⒉指民间歌谣。引《史记·乐书》:“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音律。”
网络解释
风俗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风俗的传统,“为政必先究风俗”、“观风俗,知得失”是历代君主恪守的祖训。最高统治者不仅要亲自过问风俗民情,还要委派官吏考察民风民俗,在制定国策时以它作为重要参照,并由史官载入史册,为后世的治国理政留下治理风俗的经验。
综合释义
相沿积久而成的风气、习俗。《诗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宋司马光《效赵学士体成口号献开府太师》之四:“洛阳风俗重繁华,荷担樵夫亦戴花。”巴金《灭亡》第八章:“她们问我中国底风俗,我也略略说了一点,又常常惹起她们发笑。”指民间歌谣。《史记·乐书》:“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音律。”
汉语大词典
(1).相沿积久而成的风气、习俗。《诗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宋司马光《效赵学士体成口号献开府太师》之四:“洛阳风俗重繁华,荷担樵夫亦戴花。”巴金《灭亡》第八章:“她们问我中国底风俗,我也略略说了一点,又常常惹起她们发笑。”(2).指民间歌谣。《史记·乐书》:“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音律。”
国语辞典
风尚习俗。风俗[fēngsu]⒈风尚习俗。引《西游记·第二五回》:「这童子差了,你这里风俗不好,却怎的关了门吃饭。」《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果然镇远有个风俗,说正月十八日,铁溪里龙神嫁妹子。」近风尚习惯
辞典修订版
风尚习俗。《西游记.第二五回》:「这童子差了,你这里风俗不好,却怎的关了门吃饭。」《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果然镇远有个风俗,说正月十八日,铁溪里龙神嫁妹子。」
辞典简编版
风尚习俗。 【造句】每个民族都有他们特殊的风俗民情。
其他释义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人情。
近反义词
风俗造句
1.订婚那天,按当地风俗,他是要送她一枚钻石戒指。
2.有些民间风俗来自迷信,久而久之,也就积非成是了。
3.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由来已久。
4.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中华民族古老的风俗习惯。
5.这本书对武夷山的风景、人文、风俗特点描写得太好了,真令人神往。
6.各地有五八门的风俗,当地人们不解释还真让我不明白它的含义呢?
7.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
8.在中国,吃饭前喝点茶或者其他饮料是一种风俗
9.长征队伍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指战员入乡随俗,处处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受到热烈的欢迎。
10.浮扁掠影地游览,怎能深入了解各个地方的风俗民情?
风俗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