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函洛
hán luò

【拼音】:hán luò

【注音】:ㄏㄢˊㄌㄨㄛˋ

【结构】:函(半包围结构)洛(左右结构)

【简体】:函洛

【繁体】:函洛

字义分解
函洛的解释
词语解释
1.亦作'凾洛'。2.古代长安和洛阳的并称。
基础解释
亦作/'凾洛/',见/'函洛/'。古代长安和洛阳的并称。
引证解释
⒈亦作“凾洛”。古代长安和洛阳的并称。引《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自函洛不守,宪章中輟。”吕延济注:“函,函关,谓长安也。洛,洛阳也。言自西晋丧乱,不守二京之都,而宪章经籍皆中道而坏也。”《南史·梁元帝纪》:“旧邦凯復,函洛已平。”唐宋之问《送尹辅阙入京序》:“勑书来秦,徵诣凾洛。”《新唐书·第五琦传》:“若假臣一职,请悉东南寳貲,飞餉函洛,惟陛下命。”
网络解释
函洛函洛,拼音hánluò,亦作“凾洛”,是古代长安和洛阳的并称,出自《文选·任昉》。
综合释义
亦作“凾洛”。古代长安和洛阳的并称。《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自函洛不守,宪章中輟。”吕延济注:“函,函关,谓长安也。洛,洛阳也。言自西晋丧乱,不守二京之都,而宪章经籍皆中道而坏也。”《南史·梁元帝纪》:“旧邦凯復,函洛已平。”唐宋之问《送尹辅阙入京序》:“勑书来秦,徵诣凾洛。”《新唐书·第五琦传》:“若假臣一职,请悉东南寳貲,飞餉函洛,惟陛下命。”函洛[hánluò]函谓函谷,洛谓洛阳。《昭明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函洛不守。」济注:「函,函关,谓长安也。洛,洛阳也。」
其他解释
函谓函谷,洛谓洛阳。《昭明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函洛不守。」济注:「函,函关,谓长安也。洛,洛阳也。」
函洛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