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忧愤
yōu fèn

【拼音】:yōu fèn

【注音】:一ㄡㄈㄣˋ

【词性】:动词。

【结构】:忧(左右结构)愤(左右结构)

【简体】:忧愤

【繁体】:憂憤

字义分解
忧愤的解释
词语解释
忧愤yōufèn。(1)忧虑悲愤;忧虑愤恨。忧愤[yōufèn]⒈忧虑悲愤;忧虑愤恨。例忧愤不平。积忧愤。——清·方苞《狱中杂记》英worriedandindignant;
基础解释
(形)忧闷愤慨:~而死。
引证解释
⒈忧郁愤恨。引《后汉书·何颙传》:“顒以它事为卓所繫,忧愤而卒。”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三:“时煜方以亡国忧愤,无意於蓄财,所取不多。”《三国演义》第六六回:“荀攸知之,忧愤成疾,卧病十数日而卒。”叶圣陶《线下·校长》:“顾校长看看学生去了一半,心里不免忧愤。”
网络解释
忧愤忧愤,汉语词汇。
释义
有忧虑悲愤,忧郁愤恨等意思。
综合释义
忧郁愤恨。《后汉书·何颙传》:“顒以它事为卓所繫,忧愤而卒。”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三:“时煜方以亡国忧愤,无意於蓄财,所取不多。”《三国演义》第六六回:“荀攸知之,忧愤成疾,卧病十数日而卒。”叶圣陶《线下·校长》:“顾校长看看学生去了一半,心里不免忧愤。”
网友释义
忧愤,有忧虑悲愤,忧郁愤恨等意思。可以用做形容词、动词、名词。另有相关词组:忧愁、忧烦、忧虑愁苦、忧愁满面等。
汉语大词典
忧郁愤恨。《后汉书·何颙传》:“颙以它事为卓所系,忧愤而卒。”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三:“时煜方以亡国忧愤,无意于蓄财,所取不多。”《三国演义》第六六回:“荀攸知之,忧愤成疾,卧病十数日而卒。”叶圣陶《线下·校长》:“顾校长看看学生去了一半,心里不免忧愤。”
国语辞典
心中愁闷不平。忧愤[yōufèn]⒈心中愁闷不平。引《后汉书·卷六七·何颙传》:「会爽薨,颙以它事为卓所系,忧愤而卒。」《三国演义·第六六回》:「荀攸知之,忧愤成疾,卧病十数日而卒。」
辞典修订版
心中愁闷不平。《后汉书.卷六七.何顒传》:「会爽薨,顒以它事为卓所系,忧愤而卒。」《三国演义.第六六回》:「荀攸知之,忧愤成疾,卧病十数日而卒。」
辞典简编版
心中愁闷而愤恨不平。 【造句】忧愤成疾
其他释义
1.忧郁愤恨。
近反义词
忧愤造句
1.据清史记载,昝万寿,字天庆,尚书,昝居润后,仕四川安抚使,元兵至,协降不从,以忧愤死。
2.胡月儿心中暗喜,都说困境使人发,忧愤使人启。
3.佩里去不久,家庆忧愤成疾,七月二十七日薨于大阪。
4.此前他受清廷厚恩,直到现在还是“护帝太保”;而实则一力助袁,因而进退两难,只能托言因“国变忧愤”,力辞太保,离京闲居,暂避“一时之谤”。
5.麻干报告的敦希被害的噩耗把人们的忧愤心情推向了极点,转成悲恸和愤怒,院落里寂静了片刻,人们才听到了院外传来的悲啼声和怒吼声。
6.董太后忧愤暴毙,民间小道消息满天飞,都说她是被何太后下毒给杀了,就像当初杀王美人一样。
7.无华氏见爱子身死,不久也忧愤而亡,他的部下继承了首领位后,因为要控制民众,就想出来了个修墓的主意。
8.本文根据历史背景追溯此诗的创作时间、地点,探讨诗人创作此诗时忧愤深广的心境以及该诗沉郁苍凉的风格。
9.使国母常怀忧愤,致二妃久抱沉冤。
10.两宋词坛上该词调作品多不出苏舜钦“沉郁忧愤”与苏轼“旷达超迈”二路,然不管哪类作品,大都具有题材内容社会化、情感取向反悲伤的特点。
忧愤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