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应天书院
yīng tiān shū yuàn

【拼音】:yīng tiān shū yuàn

【简体】:应天书院

【繁体】:應天書院

字义分解
应天书院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曹诚建造学舍一百五十间,广招生徒,讲习甚盛。范仲淹曾讲学于此。商丘旧名睢阳,故也称睢阳书院。参阅《文献通考·学校七》。应天书院[yīngtiānshūyuàn]⒈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曹诚建造学舍一百五十间,广招生徒,讲习甚盛。范仲淹曾讲学于此。商丘旧名睢阳,故也称睢阳书院。参阅《文献通考·学校七》。
基础解释
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
引证解释
⒈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曹诚建造学舍一百五十间,广招生徒,讲习甚盛。范仲淹曾讲学于此。商丘旧名睢阳,故也称睢阳书院。参阅《文献通考·学校七》。
综合释义
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曹诚建造学舍一百五十间,广招生徒,讲习甚盛。范仲淹曾讲学于此。商丘旧名睢阳,故也称睢阳书院。参阅《文献通考·学校七》。应天书院[yīngtiānshūyuàn]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曹诚建造学舍一百五十间,广招生徒,讲习甚盛。范仲淹曾讲学于此。商丘旧名睢阳,故也称睢阳书院。参阅《文献通考.学校七》。
汉语大词典
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曹诚建造学舍一百五十间,广招生徒,讲习甚盛。范仲淹曾讲学于此。商丘旧名睢阳,故也称睢阳书院。参阅《文献通考·学校七》。
国语辞典
⒈ 宋代著名书院之一。位于今河南省商邱县境内。范仲淹曾讲学于此。应天书院[yìngtiānshūyuàn]⒈宋代著名书院之一。位于今河南省商邱县境内。范仲淹曾讲学于此。
辞典修订版
宋代闻名书院之一。位于今河南省商邱县境内。范仲淹曾讲学于此。
其他释义
1.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曹诚建造学舍一百五十间,广招生徒,讲习甚盛。范仲淹曾讲学于此。商丘旧名睢阳,故也称睢阳书院。参阅《文献通考.学校七》。
应天书院造句
1.在参观了古城南城楼后,由于时间关系,像商丘著名的应天书院、壮悔堂、侯府、文庙、穆氏四合院等景点,采风组都没能前往一观。
2.此时,范母葬于应天府,范仲淹在守丧期间应邀执教应天书院
3.随后,大山和家人在商丘市委宣传部长李德才等人的陪同下,参观了古城北城楼、壮悔堂、应天书院、商祖祠、燧皇陵等旅游景点。
4.随后,大山和家人在商丘市委宣传部长李德才等人的陪同下,参观了古城北城楼、壮悔堂、应天书院、商祖祠、燧皇陵等旅游景点。(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应天书院造句)
5.在参观了古城南城楼后,由于时间关系,像商丘著名的应天书院、壮悔堂、侯府、文庙、穆氏四合院等景点,采风组都没能前往一观。(https://www。chazidian。com/zj-357706/查字典造句)
6.在参观了古城南城楼后,由于时间关系,像商丘著名的应天书院、壮悔堂、侯府、文庙、穆氏四合院等景点,采风组都没能前往一观。https://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
应天书院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