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先意:事先意识到别人的意愿。承:顺承。旨:意旨。原指不待父母说出,就能揣摩其心意而去做。后泛指善于迎合别人的心意办事,以博取欢心。含贬义。也作“先意承志”。先意承旨[xiānyìchéngzhǐ]⒈见“先意承志”。
引证解释
⒈见“先意承志”。
汉语大词典
见“先意承志”。《汉语大词典》:先意承志 拼音:xiānyìchéngzhì本谓孝子先父母之意而承顺其志,后泛指揣摩人意,谄媚逢迎。《礼记·祭义》:“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宋岳珂《桯史·寿星通犀带》:“德寿在北内,颇属意玩好,孝宗极先意承志之道。”清昭梿《啸亭杂录·张文和之才》:“然其善于窥测圣意,每事先意承志。”鲁迅《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我不是别人,那知道别人的意思呢?‘先意承志’的妙法,又未曾学过。”亦作“先意承旨”、“先意承指”。《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晋葛洪《抱朴子·臣节》:“先意承指者,佞谄之徒也。”《梁书·王僧孺传》:“俛首胁肩,先意承旨。”亦省作“先意”。唐元结《喻友》:“玄纁束帛以先意,荐轮拥彗以导道。”《东周列国志》第七四回:“时朝中有个佞臣唤做梁邱据,专以先意逢迎,取悦于君。”
国语辞典
善于揣度心意,奉承他人。参见「先意承志」条。先意承旨[xiānyìchéngzhǐ]⒈善于揣度心意,奉承他人。参见「先意承志」条。引《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夫先意承旨以求容美,率皆天下浅薄无行义者,其意务在于适人主之心而已,非欲治天下安百姓也。」成语解释先意承旨
辞典修订版
善于揣度心意,奉承他人。参见「先意承志」条。《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夫先意承旨以求容美,率皆天下浅薄无行义者,其意务在于适人主之心而已,非欲治天下安百姓也。」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善于揣度心意,奉承他人。见先意承志条。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三国志˙卷十六˙魏书˙杜畿传:夫先意承旨以求容美,率皆天下浅薄无行义者,其意务在于适人主之心而已,非欲治天下安百姓也。
其他释义
先意:超先想到;承旨:遵从意旨。原指不等父母开口就能迎合父母的心意去做。后指揣摸上级意图,极力奉承。
出处
《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礼记·祭义》:“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
近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