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剪刀jiǎndāo。(1)切断布、纸、绳等东西用的铁制用具,两刃交错,可以开合。剪刀[jiǎndāo]⒈切断布、纸、绳等东西用的铁制用具,两刃交错,可以开合。英scissors;
基础解释
切断布、纸、绳等东西用的铁制用具,两刃交错,可以开合。
引证解释
⒈两刃交错,可以开合,用来铰断布、纸、绳等东西的金属工具。引唐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吴松半江水。”曹禺《北京人》第二幕:“陈奶妈坐在那里,正拿着一把剪刀,为坐在小凳上的小柱儿剪指甲。”
网络解释
剪刀(物品)剪刀(jiǎndāo)是切割布、纸、钢板、绳、圆钢等片状或线状物体的双刃工具,两刃交错,可以开合。在中国,因纺织业发展,剪子、剪刀业内有区分。如剪若刀者,称剪刀,其形状如一根铁柱对折,尖端处作对刃刀,女红纺织常用,今受外来文化影响,称u形剪。刃苗长者为剪子,用于剪裁纺织成的布。今有的地方称指甲刀为剪刀,就是因其如剪若刀。设计刀壳剪刀不用的时候用刀壳封住避免伤身。
综合释义
两刃交错,可以开合,用来铰断布、纸、绳等东西的金属工具。唐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吴松半江水。”曹禺《北京人》第二幕:“陈奶妈坐在那里,正拿着一把剪刀,为坐在小凳上的小柱儿剪指甲。”
汉语大词典
两刃交错,可以开合,用来铰断布、纸、绳等东西的金属工具。唐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曹禺《北京人》第二幕:“陈奶妈坐在那里,正拿着一把剪刀,为坐在小凳上的小柱儿剪指甲。”
国语辞典
铰断布、纸、绳等东西的金属器具。由一对金属刀面组成,中间有铆钉固定,可以开合切剪。剪刀[jiǎndāo]⒈铰断布、纸、绳等东西的金属器具。由一对金属刀面组成,中间有铆钉固定,可以开合切剪。引《红楼梦·第六五回》:「衣裳不如意,不论绫缎新整,便用剪刀剪碎。」近铰剪英语scissors,CL:把[ba3]德语Schere(S)法语ciseaux,couper,tondre
辞典修订版
铰断布、纸、绳等东西的金属器具。由一对金属刀面组成,中间有铆钉固定,可以开合切剪。《红楼梦.第六五回》:「衣裳不如意,不论绫缎新整,便用剪刀剪碎。」
辞典简编版
铰断布、纸、绳等东西的金属器具。由一对金属刀面组成,中间有铆钉固定,可以开合夹剪。 【造句】他将剪刀、色纸放进书包,准备隔天美劳课用。 ◎
其他释义
使布、纸、绳等东西断开的铁制器具,两刃交错,可以开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