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别集biéjí。(1)同“总集”相对。收录个人的作品的诗文集。别集[biéjí]⒈同“总集”相对。收录个人的作品的诗文集。例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和苏轼的《东坡七集》,都是别集。英collectedworks;
引证解释
⒈经、史、子、集中集部的分目,同总集相对而言。即收录个人诗文的集子。引《隋书·经籍志四》:“别集之名,盖汉东京之所创也。自灵均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后之君子,欲观其体势,而见其心灵,故别聚焉,名之为集。”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捐科分》:“壬辰之季文敏、戴文节、劳文毅、许宾衢、李文恭五公,皆有文诗别集。”
网络解释
别集别集是指个人的诗文汇编。如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和苏轼的《东坡七集》,都是别集。先秦时无别集,但诸子论文结为一集,号称《荀子》、《庄子》、《墨子》之类,与后代文集相似。到汉代,文学创作发展,西汉刘向《七略》有“诗赋略”,著有《屈原赋》25篇、《唐勒赋》4篇、《宋玉赋》16篇至《左冯翊路恭赋》8篇,共66家,皆以作家为单位,汇集赋作,实为后代目录家别集类之始。至东汉末年后别集渐繁,汉魏六朝别集见于《隋书·经籍志》有886部。以后历代相沿不替,清人文集可考者多达三万余家,文人学者几乎人人有集。
网友释义
别集,是指个人的著作汇编。如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和苏轼的《东坡七集》等,都属于别集。先秦时无别集,但诸子论文结为一集,号称《荀子》、《庄子》、《墨子》之类,与后代文集相似。到汉代,文学创作发展,西汉刘歆《七略》有“诗赋略”,著有《屈原赋》25篇、《唐勒赋》4篇、《宋玉赋》16篇至《左冯翊路恭赋》8篇,共66家,皆以作家为单位,汇集赋作,实为后代目录家别集类之始。至东汉末年后别集渐繁,汉魏六朝别集见于《隋书·经籍志》有886部。以后历代相沿不替,清人文集可考者多达三万余家,文人学者几乎人人有集。
汉语大词典
经、史、子、集中集部的分目,同总集相对而言。即收录个人诗文的集子。《隋书·经籍志四》:“别集之名,盖汉东京之所创也。自灵均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后之君子,欲观其体势,而见其心灵,故别聚焉,名之为集。”清平步青《霞外捃屑·掌故·捐科分》:“壬辰之季文敏、戴文节、劳文毅、许宾衢、李文恭五公,皆有文诗别集。”
国语辞典
辑录个人诗文作品的文集。如唐朝李白有《李太白诗文集》。别集[biéjí]⒈辑录个人诗文作品的文集。如唐朝李白有《李太白诗文集》。引《隋书·卷三五·经籍志四》:「别集之名,盖汉东京之所创也。自灵均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后之君子,欲观其体势,而见其心灵,故别聚焉,名之为集。」
辞典修订版
辑录个人诗文作品的文集。如唐朝李白有《李太白诗文集》。《隋书.卷三五.经籍志四》:「别集之名,盖汉东京之所创也。自灵均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后之君子,欲观其体势,而见其心灵,故别聚焉,名之为集。」
其他解释
一人之诗文集也。《隋书·经籍志》:「别集之名,盖汉东京之所创也。自灵均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后之君子,欲观其体势,而见其心灵,故别聚焉,名之为集。」;《四库提要·集部·别集类》:「集,始于东汉荀况诸集,后人追题也。其自制名者,则始张融《玉海集》。」
其他释义
1.经﹑史﹑子﹑集中集部的分目,同总集相对而言。即收录个人诗文的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