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临机制变
lín jī zhì biàn

【拼音】:lín jī zhì biàn

【注音】:ㄌ一ㄣˊㄐ一ㄓˋㄅ一ㄢˋ

【词性】:成语。

【简体】:临机制变

【繁体】:臨機制變

字义分解
临机制变的解释
词语解释
犹言临机应变。《周书·陆腾传》:“太祖謂騰曰:‘今欲通江油路,直出南秦,卿宜善思經略。’騰曰:‘必望臨機制變,未敢預陳。’”《资治通鉴·後汉高祖乾祐元年》:“思綰途中謂其黨常彦卿曰:‘小太尉已落其手,吾屬至京師,並死矣,奈何?’彦卿曰:‘臨機制變,子勿復言。’”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用兵在临机制变,不可固执成见。”亦作“臨事制變”、“臨機設變”。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臨事制變,困而能通,智者之慮也。”《北史·侯深传》:“深臨機設變,是其所長,若總大衆,未必能用。”宋陈亮《酌古论·刘备》:“臨機設變,奮力死鬭。”临机制变[línjīzhìbiàn]⒈犹言临机应变。
引证解释
⒈犹言临机应变。引《周书·陆腾传》:“太祖谓腾曰:‘今欲通江油路,直出南秦,卿宜善思经略。’腾曰:‘必望临机制变,未敢预陈。’”《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祐元年》:“思綰途中谓其党常彦卿曰:‘小太尉已落其手,吾属至京师,并死矣,奈何?’彦卿曰:‘临机制变,子勿復言。’”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用兵在临机制变,不可固执成见。”亦作“临事制变”、“临机设变”。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临事制变,困而能通,智者之虑也。”《北史·侯深传》:“深临机设变,是其所长,若总大众,未必能用。”宋陈亮《酌古论·刘备》:“临机设变,奋力死鬭。”
汉语大词典
犹言临机应变。《周书·陆腾传》:“太祖谓腾曰:‘今欲通江油路,直出南秦,卿宜善思经略。’腾曰:‘必望临机制变,未敢预陈。’”《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祐元年》:“思绾途中谓其党常彦卿曰:‘小太尉已落其手,吾属至京师,并死矣,奈何?’彦卿曰:‘临机制变,子勿复言。’”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用兵在临机制变,不可固执成见。”亦作“临事制变”、“临机设变”。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临事制变,困而能通,智者之虑也。”《北史·侯深传》:“深临机设变,是其所长,若总大众,未必能用。”宋陈亮《酌古论·刘备》:“临机设变,奋力死斗。”
国语辞典
临事能制定应变的方法。临机制变[línjīzhìbiàn]⒈临事能制定应变的方法。引《周书·卷二八·陆腾传》:「必望临机制变,未敢预陈。」唐·吴武陵〈上韩舍人行军书〉:「夫临机制变,又何可数?昔司马宣王征孟达,则八道急攻;征公孙文懿,则舍其锐而趋其虚缓以挠,各从其利也。」成语解释临机制变
辞典修订版
临事能制定应变的方法。《周书.卷二八.陆腾传》:「必望临机制变,未敢预陈。」唐.吴武陵〈上韩舍人行军书〉:「夫临机制变,又何可数?昔司马宣王征孟达,则八道急攻;征公孙文懿,则舍其锐而趋其虚缓以挠,各从其利也。」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临事能制定应变的方法。周书˙卷二十八˙陆腾传:必望临机制变,未敢预陈。唐˙吴武陵˙上韩舍人行军书:夫临机制变,又何可数?昔司马宣王征孟达,则八道急攻;征公孙文懿,则舍其锐而趋其虚缓以挠,各从其利也。
其他释义
临到时机,制定应变计划。
近反义词
临机制变造句
1.大将出征,君命有所不受,临机制变,安可预谋。
2.然而,这种跟在敌人屁股后面变来变去,等到对手变阵了、变招了再去临机制变,就必然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3.用兵在临机制变,不可固执成见,现在晋兵强盛,出战一定。https://www.chazidian.com/zj-28921/临机制变造句
临机制变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