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春台
chūn tái

【拼音】:chūn tái

【注音】:ㄔㄨㄣㄊㄞˊ

【结构】:春(上下结构)台(上下结构)

【简体】:春台

【繁体】:春臺

字义分解
春台的解释
词语解释
1.春日登眺览胜之处。2.饭桌。3.礼部的别称。春台[chūntái]⒈春日登眺览胜之处。⒉饭桌。⒊礼部的别称。
基础解释
春日登眺览胜之处。饭桌。礼部的别称。
引证解释
⒈春日登眺览胜之处。引《老子》:“荒兮其未央,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唐贾岛《送刘式洛中觐省》诗:“晴峯三十六,侍立上春臺。”郭沫若《水调歌头·喜雪》词:“驱旱魃,除虫害,登春臺。”⒉饭桌。引《水浒传》第六回:“只见灶边破漆春臺,只有些灰尘在面上。”《儒林外史》第二回:“管家捧上酒饭,鸡、鱼、鸭、肉,堆满春臺。”⒊礼部的别称。
网络解释
春台春台,典故名,典出《老子·道经·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指春日登眺览胜之处。后亦有指饭桌。也是古代礼部的别称。
综合释义
春日登眺览胜之处。《老子》:“荒兮其未央,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唐贾岛《送刘式洛中觐省》诗:“晴峯三十六,侍立上春臺。”郭沫若《水调歌头·喜雪》词:“驱旱魃,除虫害,登春臺。”饭桌。《水浒传》第六回:“只见灶边破漆春臺,只有些灰尘在面上。”《儒林外史》第二回:“管家捧上酒饭,鸡、鱼、鸭、肉,堆满春臺。”礼部的别称。春台[chūntái]古时春天眺望览胜之处。《老子.第二零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唐.贾岛〈送刘式洛中觐省〉诗:「晴峰三十六,侍立上春台。」饭桌。《水浒传.第四回》:「春台上放下三个盏子,三双箸。」《儒林外史.第二回》:「彼此说着闲话,掌上灯烛,管家捧上酒饭,鸡、鱼、鸭、肉,堆满春台。」礼部的别名。参见「礼部」条。
汉语大词典
(1).春日登眺览胜之处。《老子》:“荒兮其未央,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唐贾岛《送刘式洛中觐省》诗:“晴峰三十六,侍立上春台。”郭沫若《水调歌头·喜雪》词:“驱旱魃,除虫害,登春台。”(2).饭桌。《水浒传》第六回:“只见灶边破漆春台,只有些灰尘在面上。”《儒林外史》第二回:“管家捧上酒饭,鸡、鱼、鸭、肉,堆满春台。”(3).礼部的别称。
国语辞典
古时春天眺望览胜之处。春台[chūntái]⒈古时春天眺望览胜之处。引《老子·第二〇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唐·贾岛〈送刘式洛中觐省〉诗:「晴峰三十六,侍立上春台。」⒉饭桌。引《水浒传·第四回》:「春台上放下三个盏子,三双箸。」《儒林外史·第二回》:「彼此说著闲话,掌上灯烛,管家捧上酒饭,鸡、鱼、鸭、肉,堆满春台。」⒊礼部的别名。参见「礼部」条。
辞典修订版
古时春天眺望览胜之处。《老子.第二零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唐.贾岛〈送刘式洛中觐省〉诗:「晴峰三十六,侍立上春台。」饭桌。《水浒传.第四回》:「春台上放下三个盏子,三双箸。」《儒林外史.第二回》:「彼此说着闲话,掌上灯烛,管家捧上酒饭,鸡、鱼、鸭、肉,堆满春台。」礼部的别名。参见「礼部」条。
春台造句
1.四大徽班之春台班和三庆班在此安营扎寨;“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不离百顺韩家潭”,老艺人几乎都安家在这一带的胡同。
2.在标识背面,则写有“春熙”来源的典故———“众人熙熙,如登春台”字样。
3.“才高八斗”、“成竹在胸”、“如登春台”等菜品也和上面的菜一样,所用原料大多是海鲜和各种肉类、蔬菜等。
4.在广德楼,每月初一到初四是四喜班演出,初五到初八是瑞和成班,初九至十二轮到三庆班,一直到月末三十是春台班。
5.后来,人们援引老子《道德经》的“众人熙熙,如登春台”,将其改为春熙路,以描述这里的商业繁华。
6.春熙的名字,取自老子《道德经》“熙来攘往,如登春台”,很有文化品位。
7.街名来历来自《道德经》中“众人熙熙,如登春台”的句子,以描述这里商业繁华、百姓熙来攘往、盛世升平的景象。
8.春熙路由前清举人江子鱼引用老子《道德经》里的那句“熙来攘往,如登春台”为其命名。
9.提起北京,一定会想到王府井;去上海,一定不会错过南京路;而到成都,也绝对不会落下那条“熙来攘往,如登春台”的春熙路。
10.诗中充满激情、充满创造、充满期待,读之如饮甘泉,思之如登春台,行之更添动力。
春台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