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循环论
xún huán lùn

【拼音】:xún huán lùn

【注音】:ㄒㄨㄣˊㄏㄨㄢˊㄌㄨㄣˋ

【结构】:循(左右结构)环(左右结构)论(左右结构)

【繁体】:循環論

字义分解
循环论的解释
词语解释
认为事物的发展只有量变,没有质变,只是不断循环往复,简单地周而复始的发展观。这一理论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就形成历史循环论。循环论(循環論)[xúnhuánlùn]⒈认为事物的发展只有量变,没有质变,只是不断循环往复,简单地周而复始的发展观。这一理论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就形成历史循环论。
网络解释
循环论循环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发展观。认为事物发展只有量的变化,没有质的飞跃,象走马灯一样,不断循环往复,只有数量的重复,没有性质的变化。这种思想古已有之。中国古代《周易·爻辞》:“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老子》(二十五章):“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内中有事物经过否定达到周期性变化的思想,但亦带有循环论倾向。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关于火变为万物,万物又复归于火的思想,亦有浓厚循环论色彩。循环论的错误,在于只表面地看到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些特征的重复现象,不懂得这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在对旧质“扬弃”的更高级基础上的重复;不是单纯的循环运动,而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发展过程。它否定了发展的前进性质,把发展变成了毫无实际内容的空洞过程。循环论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就是“历史循环论”。它反对社会革命,否定社会进步,把社会历史发展看成是没有质的差异的循环运动。我国战国末期邹衍的“五德始终”说,是这种历史循环论的典型代表。循环论是没落阶级、复辟倒退势力的思想理论工具。
综合释义
循环论,道家哲学理论,一种形而上学的发展观。认为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飞跃,象走马灯式地从一点出发,周而复始地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否认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质,否认事物的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螺旋形上升运动。循环论错误的根源在于,片面地抓住事物发展中某些重复现象,把它夸大为绝对的循环,并且说成是一切事物的正常秩序。循环论是反动阶级、复辟倒退势力的理论工具。循环论只承认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否认事物发展的前进性,结果把事物的螺旋式上升运动变成了周而复始的循环,把事物的发展变化歪曲成毫无内容的空洞过程。
循环论造句
1.事实上,何老师不仅仅强调这是“重要观点”,在与网友争论的过程中,他循环论证了他这样说的充足理由。
2.他选择的角度是搁置民族主义问题,把焦点集中在书里出现的逻辑谬误上——过度简单化、浮泛空论、循环论证、虚假两分法、无凭据推理、不当类比,等等。
3.这样说,道理不错,但未抓住本质,是搞循环论证。
4.数字源于人的感受,最终还是归于人的感受,这是一个没有意义的同义反复和循环论证。
5.从逻辑上、从现实中走出这一循环论证的唯一办法是超越规则,深入人心。
6.这种循环论证的语言所遮掩的,恰恰是的士调价的通盘计算。
7.晨报会讲堂】“跳出公有制为主体的循环论证”。
8.彻底推倒户籍壁垒,必须打破户籍制度的“循环论证”。
9.在这样一个信息不透明的时代,“循环论证”尽管是最下策,但作为蠢方法,终究比没有方法好。
10.既然早已认定涨价的决定和决策者的意见原本都是正确的,何必花费如此之多的公共资源来进行循环论证呢?显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也难逃“很傻”的讥讽。
循环论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