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阿罗耶识
ā luó yē shí

【拼音】:ā luó yē shí

【注音】:ㄚㄌㄨㄛˊ一ㄝㄕˊ

【繁体】:阿羅耶識

字义分解
阿罗耶识的解释
词语解释
即阿赖耶识。阿罗耶识[āluóyēshí]⒈即阿赖耶识。
引证解释
⒈即阿赖耶识。章炳麟《国故论衡·明见》:“臧者,瑜伽师所谓阿罗耶识(此从真諦译,真諦又译阿梨耶。参见“阿赖耶识”。引玄奘则译阿赖耶。今审其音,以阿罗耶为正),谓其能臧所臧执臧。持诸种,故为能臧矣。受诸熏,故为所臧矣。任诸根,故为执臧矣。”章炳麟《国故论衡·明见》:“庄周亦云:‘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外物》。游者,旌旗之流,流虽多,一属於縿,谓之天游。指縿以拟阿罗耶;指流以拟六识。无阿罗耶,则六根、六识相纷拏。斯执臧之説已。”
网络解释
阿罗耶识阿罗耶识是汉语词汇,出自《国故论衡·明见》,解释为藏识。
综合释义
即阿赖耶识。章炳麟《国故论衡·明见》:“臧者,瑜伽师所谓阿罗耶识(此从真諦译,真諦又译阿梨耶。玄奘则译阿赖耶。今审其音,以阿罗耶为正),谓其能臧所臧执臧。持诸种,故为能臧矣。受诸熏,故为所臧矣。任诸根,故为执臧矣。”章炳麟《国故论衡·明见》:“庄周亦云:‘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外物》。游者,旌旗之流,流虽多,一属於縿,谓之天游。指縿以拟阿罗耶;指流以拟六识。无阿罗耶,则六根、六识相纷拏。斯执臧之説已。”参见“阿赖耶识”。佛教名词。梵文音译。旧译“阿梨耶识”、“阿剌耶识”、“无垢识”、“藏识”等。
汉语大词典
即阿赖耶识。章炳麟《国故论衡·明见》:“臧者,瑜伽师所谓阿罗耶识(此从真谛译,真谛又译阿梨耶。玄奘则译阿赖耶。今审其音,以阿罗耶为正),谓其能臧所臧执臧。持诸种,故为能臧矣。受诸熏,故为所臧矣。任诸根,故为执臧矣。”章炳麟《国故论衡·明见》:“庄周亦云:‘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外物》。游者,旌旗之流,流虽多,一属于縿,谓之天游。指縿以拟阿罗耶;指流以拟六识。无阿罗耶,则六根、六识相纷拿。斯执臧之说已。”参见“阿赖耶识”。《汉语大词典》:阿赖耶识(阿赖耶识)  拼音:ālàiyēshí亦作“阿黎耶识”。梵语的译音。意译为“藏识”。为佛教大乘唯识宗的内在心识的第八识,是世界和众生“自我”的本源,它含藏着一切事物的种子,也是轮回的主体和解脱的依据。清龚自珍《南岳大师〈大乘止观〉科判》:“止观境界分三科:一、真实性,即真如;一、依他性,即第八阿黎耶识;一、分别性,即第六、第七识。”章炳麟《建立宗教论》:“第二自性,由第八阿赖耶识、第七末那识,与眼、耳、鼻、舌、身等五识虚妄分别而成。”范文澜《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末那识意为自我本体的显现,站在自我本体后面的那种自我本体,叫做第八识,即阿赖耶识。”
其他释义
1.即阿赖耶识。
阿罗耶识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