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笔记
bǐ jì

【拼音】:bǐ jì

【注音】:ㄅ一ˇㄐ一ˋ

【词性】:名词、动词。

【结构】:笔(上下结构)记(左右结构)

【简体】:笔记

【繁体】:筆記

字义分解
笔记的解释
词语解释
笔记bǐjì。(1)用笔记录。笔记[bǐjì]⒈用笔所做的记录。例听课笔记。记笔记。英note;⒉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英atypeofliteratureconsistingmainlyofshortsketches;笔记[bǐjì]⒈用笔记录。英takedown;
基础解释
(动)用笔记录:请认真~下来,以便日后参考。②(名)听课、听报告、读书时所做的记录:做~|课堂~。
引证解释
⒈古时称散文为笔,与韵文相对时,称笔记。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路粹、杨修,颇怀笔记之工;丁仪、邯郸,亦含论述之美。”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温太真之笔记,循理而清通,亦笔端之良工也。”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辞赋极其精深,笔记尤尽典实。”⒉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内容大都为记见闻,辨名物,释古语,述史事,写情景。其异名则有随笔、笔谈、杂识、札记等。引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烧掉房子的事,据宋人的笔记说,是开始于蒙古人的。”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四章三:“现在引明人笔记一则为例。”⒊用笔记录。亦指听课、听报告、读书时所作的记录。引鲁迅《故事新编·出关》:“过不多久,就有四个代表进来见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的太快了,加上国语不大纯粹,所以谁也不能笔记。”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三七章:“土改队员和一些认得了多少字的人……都在认真地记着笔记。”孙犁《秀露集·新年为天津团讯作》:“读完一本书,要作一点笔记,以加深你对这本书的印象。”
网络解释
笔记(周笔畅演唱歌曲)《笔记》是周笔畅演唱的歌曲,该歌曲由黄友桢作曲,唐恬恬和黄友桢作词。该歌曲收录于2005年超级女声《终极PK》合集,后被收录于由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的第一部《流行音乐》教材中。
综合释义
古时称散文为笔,与韵文相对时,称笔记。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路粹、杨修,颇怀笔记之工;丁仪、邯郸,亦含论述之美。”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温太真之笔记,循理而清通,亦笔端之良工也。”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辞赋极其精深,笔记尤尽典实。”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内容大都为记见闻,辨名物,释古语,述史事,写情景。其异名则有随笔、笔谈、杂识、札记等。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烧掉房子的事,据宋人的笔记说,是开始于蒙古人的。”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四章三:“现在引明人笔记一则为例。”用笔记录。亦指听课、听报告、读书时所作的记录。鲁迅《故事新编·出关》:“过不多久,就有四个代表进来见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的太快了,加上国语不大纯粹,所以谁也不能笔记。”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三七章:“土改队员和一些认得了多少字的人……都在认真地记着笔记。”孙犁《秀露集·新年为天津团讯作》:“读完一本书,要作一点笔记,以加深你对这本书的印象。”
汉语大词典
(1).古时称散文为笔,与韵文相对时,称笔记。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才略》:“路粹、杨修,颇怀笔记之工;丁仪、邯郸,亦含论述之美。”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才略》:“温太真之笔记,循理而清通,亦笔端之良工也。”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辞赋极其精深,笔记尤尽典实。”(2).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内容大都为记见闻,辨名物,释古语,述史事,写情景。其异名则有随笔、笔谈、杂识、札记等。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烧掉房子的事,据宋人的笔记说,是开始于蒙古人的。”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四章三:“现在引明人笔记一则为例。”(3).用笔记录。亦指听课、听报告、读书时所作的记录。鲁迅《故事新编·出关》:“过不多久,就有四个代表进来见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的太快了,加上国语不大纯粹,所以谁也不能笔记。”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三七章:“土改队员和一些认得了多少字的人……都在认真地记着笔记。”孙犁《秀露集·新年为天津团讯作》:“读完一本书,要作一点笔记,以加深你对这本书的印象。”
国语辞典
随笔记录的文字。如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如:「上课笔记」、「演讲笔记」。笔记[bǐjì]⒈随笔记录的文字。如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近札记⒉记录。例如:「上课笔记」、「演讲笔记」。⒊一种文体。大抵杂记见闻、辨订俗譌、或综述古义。引宋·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辞赋极其精深,笔记尤尽典实。」
辞典修订版
随笔记录的文字。如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记录,如:「上课笔记」、「演讲笔记」。一种文体。大抵杂记见闻、辨订俗譌、或综述古义。宋.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辞赋极其精深,笔记尤尽典实。」
辞典简编版
随笔记录不拘体例的文体或文字。如宋朝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记录稿或记录本。 【造句】上课笔记、演讲笔记
其他释义
①用笔记录:老人口述,请人~下来,整理成文。②听课、听报告、读书时所做的记录:读书~|课堂~。③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小说。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笔记造句
1.白天,他攀山越岭寻找中药材,晚上在灯下整理笔记,记写每一种药材的功能。
2.小红在上课的时候总是一丝不苟地记笔记
3.读书时,我们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4.爸爸一边查资料,一边做笔记
5.读这部书时,我做了许多笔记
6.城中现在福利还不错,教师节有笔记本发,有关系当然不错啦,不过高中老师是很悲哀的,只可意会不可言谈。
7.小明上课做笔记太认真了,可以说做到了有闻必录。
8.小红的笔记本上写满了从各处摘抄下来的优美词句。
9.写读书笔记时要扣住原文,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感受。
10.戎马倥偬之中,他坚持天天写读书笔记
笔记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