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筚路蓝缕
bì lù lán lǚ

【拼音】:bì lù lán lǚ

【简体】:筚路蓝缕

【繁体】:篳路藍縷

字义分解
筚路蓝缕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柴车,穿着破衣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辛。例: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英:enduregreathardshipsinpioneerwork;筚路蓝缕[bìlùlánlǚ]⒈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柴车,穿着破衣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辛。例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英enduregreathardshipsinpioneerwork;
基础解释
筚路:柴车。蓝缕:破旧衣服。《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意思是说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难与辛苦。也作荜路蓝缕。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篳簬篮缕”。引:《左传·宣公十二年》:“篳路蓝缕,以啟山林。”《方言》云:‘楚谓凡人家贫衣破丑敝为蓝缕。’蓝缕,谓敝衣也。”梁启超《过渡时代论》六:“故必有大刀阔斧之力,乃能收篳路蓝缕之功。”夏衍《别桂林--<愁城记>代序》:“更有着三年来筚路蓝缕,好容易才奠定了基础的一个文化的堡垒。”宋刘克庄《饶州新城记》:“昔之人有篳簬篮缕而造邦者,有布衣帛冠而强国者。”⒈亦作“篳簬篮缕”。引《左传·宣公十二年》:“篳路蓝缕,以啟山林。”《方言》云:‘楚谓凡人家贫衣破丑敝为蓝缕。’蓝缕,谓敝衣也。”梁启超《过渡时代论》六:“故必有大刀阔斧之力,乃能收篳路蓝缕之功。”夏衍《别桂林--<愁城记>代序》:“更有着三年来筚路蓝缕,好容易才奠定了基础的一个文化的堡垒。”宋刘克庄《饶州新城记》:“昔之人有篳簬篮缕而造邦者,有布衣帛冠而强国者。”
综合释义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孙公既开其先;发扬光大,我公宜善其后。◎蔡东藩、许廑父第九回《民国通俗演义》
网友释义
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筚路蓝缕(bìlùlánlǚ):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也作“荜路蓝缕”。
汉语大词典
《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孔颖达疏:“以荆竹织门谓之筚门,则筚路亦以荆竹编车,故谓筚路为柴车。《方言》云:‘楚谓凡人家贫衣破丑敝为蓝缕。’蓝缕,谓敝衣也。”意思是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后因以“筚路蓝缕”形容创业艰辛。梁启超《过渡时代论》六:“故必有大刀阔斧之力,乃能收筚路蓝缕之功。”夏衍《别桂林--〈愁城记〉代序》:“更有着三年来筚路蓝缕,好容易才奠定了基础的一个文化的堡垒。”亦作“筚簬篮缕”。宋刘克庄《饶州新城记》:“昔之人有筚簬篮缕而造邦者,有布衣帛冠而强国者。”
国语辞典
⒈ 筚路,以荆竹编制的柴车。筚路蓝缕指驾柴车,穿破衣,以开辟山林。语出唐·孔颖达·正义:「以荆竹织门谓之筚门,则筚路亦以荆竹编车,故谓筚路为柴车。方言云:『楚谓凡人贫,衣破丑敝为蓝缕。』蓝缕谓敝衣也。」后比喻创造事业的艰苦。连横〈台湾通史序〉:「夫台湾固海上之荒岛尔!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至于今是赖。」也作「荜路蓝缕」、「荜露蓝蒌」、「筚路褴褛」。引:《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近胼手胝足手足胼胝筚路蓝缕[bìlùlánlǚ]⒈筚路,以荆竹编制的柴车。筚路蓝缕指驾柴车,穿破衣,以开辟山林。语出唐·孔颖达·正义:「以荆竹织门谓之筚门,则筚路亦以荆竹编车,故谓筚路为柴车。方言云:『楚谓凡人贫,衣破丑敝为蓝缕。』蓝缕谓敝衣也。」后比喻创造事业的艰苦。连横〈台湾通史序〉:「夫台湾固海上之荒岛尔!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至于今是赖。」也作「荜路蓝缕」、「荜露蓝蒌」、「筚路褴褛」。引《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近胼手胝足手足胼胝成语解释筚路蓝缕
辞典修订版
筚路,以荆竹编制的柴车。筚路蓝缕指驾柴车,穿破衣,以开辟山林。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唐.孔颖达.正义:「以荆竹织门谓之筚门,则筚路亦以荆竹编车,故谓筚路为柴车。方言云:『楚谓凡人贫,衣破丑敝为蓝缕。』蓝缕谓敝衣也。」后比喻创造事业的艰苦。连横〈台湾通史序〉:「夫台湾固海上之荒岛尔!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至于今是赖。」也作「荜路蓝缕」、「荜露蓝蒌」、「筚路褴褛」。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筚路,以荆竹编制的柴车。筚路蓝缕指驾柴车,穿破衣,以开辟山林。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孔颖达˙正义:以荆竹织门谓之筚门,则筚路亦以荆竹编车,故谓筚路为柴车。方言云:楚谓凡人贫,衣破丑敝为蓝缕。蓝缕谓敝衣也。后比喻创造事业的艰苦。
高级汉语词典
柴车和破衣,形容创业的艰辛
其他释义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典故
有一年春天,楚国攻打郑国,郑国抵挡不住,只得向楚国求和。晋国得到消息,立刻派兵抗楚救郑,目的是要把郑国争取过来,使他归附晋国。可是晋军还没渡过黄河,郑国已经屈服,楚军也准备胜利回师了。晋军的中军主将荀林父等部分将领,便主张停止进军。而中军副将先縠和另一部分将领却不同意,于是发生了争执。晋军暂驻在敖、鄗二山之间。郑国派人到晋军营中去声明:“我们郑国向楚国求和,不过是为了不致亡国,丝毫也没有对晋国不友好的意思。”还说:“楚军轻而易举地得了胜利,因此骄傲了,部队也放松戒备了。你们如果趁此追击,加上我们从旁助战,定可把楚军打得大败。”先縠高兴地说:“对呀,打败楚军,夺回郑国,正是时候了!”下军副将栾书说:“不行,楚国经常教诫全国军民,要发扬他们祖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勤俭建国,艰苦奋斗。有什么理由说他们骄傲了,放松戒备了?况且郑国劝我们攻打楚军,其实也并不是真心向着我们。要是我们打胜了,他固然会讨好我们,要是楚军打胜了,他还不是又要向楚国投降。我们怎么可以相信郑国的话呢?”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近反义词
筚路蓝缕造句
1.人族偏安神州一隅,长久的安逸生活已经让他们忘记了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难,也让他们忘记了强大的妖族的虎视眈眈。
2.风雪载途、筚路蓝缕后,最终在天际画上了一条缤纷斑斓的彩虹。
3.历史上每一次改革,何尝不需要改革者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但在改革共识已经凝聚的现实面前,披荆斩棘当势所必至。
4.散散漫漫、歪歪扭扭,会导致或“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或半途而废、功亏一篑;高瞻远瞩,筚路蓝缕,势必一马当先,锐不可挡。
5.远古时期,百族并立,人族被人任意欺凌,我人族先贤为了后代不被人凌辱,筚路蓝缕,舍身忘死。
6.,恒持“要做法门龙象,先做众生牛马”的精神,筚路蓝缕、殚心竭虑重兴道场,厦门、武夷山、终南山、福州、宁德等地遍撒妙老躬身建寺安僧的悲愿。
7.我们风尘仆仆,我们筚路蓝缕,一路走到了今天。
8.新中国的建设者们筚路蓝缕,开创了我国工业的新时代。
9.筚路蓝缕,后海先河,催发芝兰桃李,敢筑栋梁干城。
10.如天津的南开学校,其初基就是严修筚路蓝缕,惨淡经营奠定的,所以后来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称严修为南开“校父”。
筚路蓝缕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