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都城
dū chéng

【拼音】:dū chéng

【注音】:ㄉㄨㄔㄥˊ

【词性】:名词。

【结构】:都(左右结构)城(左右结构)

【简体】:都城

【繁体】:都城

字义分解
都城的解释
词语解释
都城dūchéng。(1)古代诸侯封给卿大夫的采邑;首都;国都。都城[dūchéng]⒈古代诸侯封给卿大夫的采邑;首都;国都。英capital;
基础解释
古指帝王“建都”、“封邑”或“称帝”之城。
引证解释
⒈都邑的城垣。引《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杨伯峻注:“都谓都邑,城谓城垣。”元揭傒斯《京城闲居杂言》之一:“都城列万雉,楼观并飞霞。”⒉国都。引《左传·闵公元年》:“大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而位以卿,先为之极,又焉得立?”《汉书·段会宗传》:“若子之材,可优游都城而取卿相。”唐杜甫《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喜觉都城动,悲怜子女号。”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端肃案》:“都城内外,静謐如常。”泛指都市,城市。《后汉书·冯绲传》:“蛮夷猾夏,久不讨摄,各焚都城,蹈籍官人。”
网络解释
都城都城,古指帝王“建都”、“封邑”或“称帝”之城。所以,古代都城指国家的都城及诸侯国、封国的都城,又称京城、国都,今称首都。
综合释义
都邑的城垣。《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杨伯峻注:“都谓都邑,城谓城垣。”元揭傒斯《京城闲居杂言》之一:“都城列万雉,楼观并飞霞。”国都。《左传·闵公元年》:“大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而位以卿,先为之极,又焉得立?”《汉书·段会宗传》:“若子之材,可优游都城而取卿相。”唐杜甫《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喜觉都城动,悲怜子女号。”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端肃案》:“都城内外,静謐如常。”泛指都市,城市。《后汉书·冯绲传》:“蛮夷猾夏,久不讨摄,各焚都城,蹈籍官人。”
网友释义
都城(ducheng):指封“邑”之城。而大城为“都”,小城为“邑”,“邑有先君之庙曰都”,所以,古代都城指国家(包括诸侯国)的首都及较大的城市。
汉语大词典
(1).都邑的城垣。《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杨伯峻注:“都谓都邑,城谓城垣。”元揭傒斯《京城闲居杂言》之一:“都城列万雉,楼观并飞霞。”(2).国都。《左传·闵公元年》:“大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而位以卿,先为之极,又焉得立?”《汉书·段会宗传》:“若子之材,可优游都城而取卿相。”唐杜甫《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喜觉都城动,悲怜子女号。”清平步青《霞外捃屑·掌故·端肃案》:“都城内外,静谧如常。”泛指都市,城市。《后汉书·冯绲传》:“蛮夷猾夏,久不讨摄,各焚都城,蹈籍官人。”
国语辞典
国都。都城[dūchéng]⒈国都。引三国魏·曹丕〈与钟繇书〉:「价越万金,贵重都城。」近京华京城首都⒉古代卿大夫的采邑。英语capitalcity法语capitale
辞典修订版
国都。三国魏.曹丕〈与锺繇书〉:「价越万金,贵重都城。」古代卿大夫的采邑。
辞典简编版
国都。 【造句】西安市是唐代的都城。
其他释义
首都。
近反义词
都城造句
1.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有些年头了,一开始以脏乱差名闻天下,自从雄材大略的赵武灵王当国君后,推行“胡服骑射”。
2.是一本关于成都城市生活资讯的直投杂志。
3.在最新考古发掘报告与前贤时俊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偃师二里头遗址的都城空间结构及其特征。
4.惊叫声在郢都城大街响起,城内各门各户内,原本沉睡在梦乡的人们,纷纷跳下床急着开门查看。
5.从前矗立在都城东北角的王宫那紫色的殿顶,就仿佛夕阳下的云霞,无论在城里何处都能望见,而今却只剩下了断垣残壁,沐浴在双月的清冷光芒下,分外凄凉。
6.得到更多国家投资,以及快速增长的首都城市吸引力更大。
7.根据文献记载,该遗址应是夏代早期都城夏邑所在。
8.现在的都城已经不复存在,千重还以为又一次被人摆了一道。
9.西晋的帝陵区在都城洛阳附近偃师县境内的北邙山一带。
10.鲁成公十六年,晋厉公在周朝都城大会诸侯,单襄公看到晋厉公视远步高,就告诉鲁侯说“看来,晋国会有大乱出现。
都城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