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竹叶舟
zhú yè zhōu

【拼音】:zhú yè zhōu

【注音】:ㄓㄨˊ一ㄝˋㄓㄡ

【结构】:竹(左右结构)叶(左右结构)舟(独体结构)

【繁体】:竹葉舟

字义分解
竹叶舟的解释
词语解释
唐李玫《异闻实录》载:江南人陈季卿游长安﹐十年不归。一日于青龙寺访僧不遇﹐见壁间有寰瀛图﹐叹曰:'得此径归﹐不悔无成。'旁有一翁笑曰:'此何难。'乃折阶前竹叶﹐置图上渭水中﹐谓陈曰:'注目于此﹐如愿矣。'陈熟视之﹐恍然登舟﹐至家团聚。待复返青龙寺﹐山翁尚拥褐而坐。后用为送人归里的典实。
基础解释
唐李玫《异闻实录》载:江南人陈季卿游长安﹐十年不归。一日于青龙寺访僧不遇﹐见壁间有寰瀛图﹐叹曰:/'得此径归﹐不悔无成。/'旁有一翁笑曰:/'此何难。/'乃折阶前竹叶﹐置图上渭水中﹐谓陈曰:/'注目于此﹐如愿矣。/'陈熟视之﹐恍然登舟﹐至家团聚。待复返青龙寺﹐山翁尚拥褐而坐。后用为送人归里的典实。
引证解释
⒈陈熟视之,恍然登舟,至家团聚。待复返青龙寺,山翁尚拥褐而坐。后用为送人归里的典实。引唐李玫《异闻实录》载:江南人陈季卿游长安,十年不归。一日于青龙寺访僧不遇,见壁间有寰瀛图,叹曰:“得此径归,不悔无成。”旁有一翁笑曰:“此何难。”乃折阶前竹叶,置图上渭水中,谓陈曰:“注目於此,如愿矣。”宋范成大《重送伯卿》诗:“故人竹叶舟,岁晚梦漂泊。”元范康《竹叶舟》第一折:“[陈季卿云]恰纔是一片竹叶儿,黏在壁上怎么就变成一隻船,可也奇怪。”
网络解释
竹叶舟传说唐朝时候,江南有个陈季卿到京城安赶考,他老是考不上,在长安住了十年,还没有能够回家。
综合释义
唐李玫《异闻实录》载:江南人陈季卿游长安,十年不归。一日于青龙寺访僧不遇,见壁间有寰瀛图,叹曰:“得此径归,不悔无成。”旁有一翁笑曰:“此何难。”乃折阶前竹叶,置图上渭水中,谓陈曰:“注目於此,如愿矣。”陈熟视之,恍然登舟,至家团聚。待复返青龙寺,山翁尚拥褐而坐。后用为送人归里的典实。宋范成大《重送伯卿》诗:“故人竹叶舟,岁晚梦漂泊。”元范康《竹叶舟》第一折:“[陈季卿云]恰纔是一片竹叶儿,黏在壁上怎么就变成一隻船,可也奇怪。”
汉语大词典
唐李玫《异闻实录》载:江南人陈季卿游长安,十年不归。一日于青龙寺访僧不遇,见壁间有寰瀛图,叹曰:“得此径归,不悔无成。”旁有一翁笑曰:“此何难。”乃折阶前竹叶,置图上渭水中,谓陈曰:“注目于此,如愿矣。”陈熟视之,恍然登舟,至家团聚。待复返青龙寺,山翁尚拥褐而坐。后用为送人归里的典实。宋范成大《重送伯卿》诗:“故人竹叶舟,岁晚梦漂泊。”元范康《竹叶舟》第一折:“[陈季卿云]恰才是一片竹叶儿,黏在壁上怎么就变成一只船,可也奇怪。”
其他释义
1.唐李玫《异闻实录》载:江南人陈季卿游长安﹐十年不归。一日于青龙寺访僧不遇﹐见壁间有寰瀛图﹐叹曰:'得此径归﹐不悔无成。'旁有一翁笑曰:'此何难。'乃折阶前竹叶﹐置图上渭水中﹐谓陈曰:'注目于此﹐如愿矣。'陈熟视之﹐恍然登舟﹐至家团聚。待复返青龙寺﹐山翁尚拥褐而坐。后用为送人归里的典实。
竹叶舟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