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汉学
hàn xué

【拼音】:hàn xué

【注音】:ㄏㄢˋㄒㄩㄝˊ

【词性】:名词。

【结构】:汉(左右结构)学(上下结构)

【简体】:汉学

【繁体】:漢學

字义分解
汉学的解释
词语解释
汉学Hànxué。(1)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名物、训诂,后世因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2)对中国的研究,尤指关于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汉学[hànxué]⒈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名物、训诂,后世因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英theHanschoolofclassicalphilology;⒉对中国的研究,尤指关于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英sinology;
基础解释
(名)①旧时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②外国人称研究中国文化、历史、语言、文学等方面的学问为汉学,著名学者称为汉学家。
引证解释
⒈汉代经学中注重训诂考据之学。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学者崇尚其风,形成与“宋学”相对的“乾嘉学派”,也称“汉学”。清代汉学治学严谨,对文字训诂、古籍整理、辑佚辨伪、考据注释等,有较大的贡献。但存在泥古、繁琐及脱离实际等流弊。又称“朴学”。引清赵翼《题项任田青士居祠堂》诗:“近时风稍衰,汉学又哮吼。”胡蕴玉《<中国文学史>序》:“乾嘉之世,文网日密,而奇才异士,无以自见,争言汉学,析辩异同,以注疏为文章,以考据为实学,琐碎割裂,莫知大体。”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他比我年长,读书很多,对文字学、汉学颇有研究。”⒉外国人称研究中国的学问为汉学。引清俞樾《茶香室丛钞·记日本国人语》:“日本之讲汉学,自伊藤仁斋始。”莫东寅《汉学发达史》七:“东来教士及欧洲本土学者,相携并进,至十九世纪,汉学(Sinology)於焉确立。”⒊指私塾。引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故农民宁欢迎私塾(他们叫‘汉学’),不欢迎学校(他们叫‘洋学’)。”
网络解释
汉学汉学:外国学者研究中国的学问
综合释义
汉代经学中注重训诂考据之学。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学者崇尚其风,形成与“宋学”相对的“乾嘉学派”,也称“汉学”。清代汉学治学严谨,对文字训诂、古籍整理、辑佚辨伪、考据注释等,有较大的贡献。但存在泥古、繁琐及脱离实际等流弊。又称“朴学”。清赵翼《题项任田青士居祠堂》诗:“近时风稍衰,汉学又哮吼。”胡蕴玉《<中国文学史>序》:“乾嘉之世,文网日密,而奇才异士,无以自见,争言汉学,析辩异同,以注疏为文章,以考据为实学,琐碎割裂,莫知大体。”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他比我年长,读书很多,对文字学、汉学颇有研究。”外国人称研究中国的学问为汉学。清俞樾《茶香室丛钞·记日本国人语》:“日本之讲汉学,自伊藤仁斋始。”莫东寅《汉学发达史》七:“东来教士及欧洲本土学者,相携并进,至十九世纪,汉学(Sinology)於焉确立。”指私塾。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故农民宁欢迎私塾(他们叫‘汉学’),不欢迎学校(他们叫‘洋学’)。”
汉语大词典
(1).汉代经学中注重训诂考据之学。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学者崇尚其风,形成与“宋学”相对的“乾嘉学派”,也称“汉学”。清代汉学治学严谨,对文字训诂、古籍整理、辑佚辨伪、考据注释等,有较大的贡献。但存在泥古、繁琐及脱离实际等流弊。又称“朴学”。清赵翼《题项任田青士居祠堂》诗:“近时风稍衰,汉学又哮吼。”胡蕴玉《〈中国文学史〉序》:“乾嘉之世,文网日密,而奇才异士,无以自见,争言汉学,析辩异同,以注疏为文章,以考据为实学,琐碎割裂,莫知大体。”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他比我年长,读书很多,对文字学、汉学颇有研究。”(2).外国人称研究中国的学问为汉学。清俞樾《茶香室丛钞·记日本国人语》:“日本之讲汉学,自伊藤仁斋始。”莫东寅《汉学发达史》七:“东来教士及欧洲本土学者,相携并进,至十九世纪,汉学(Sinology)于焉确立。”(3).指私塾。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故农民宁欢迎私塾(他们叫‘汉学’),不欢迎学校(他们叫‘洋学’)。”
国语辞典
汉代学者研究经书,注重考据,故后世称朴学、考据之学、训诂之学为「汉学」。与宋代义理之学「宋学」相对称。汉学[hànxué]⒈汉代学者研究经书,注重考据,故后世称朴学、考据之学、训诂之学为「汉学」。与宋代义理之学「宋学」相对称。⒉外国人称有关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学问为「汉学」。
辞典修订版
汉代学者研究经书,注重考据,故后世称朴学、考据之学、训诂之学为「汉学」。与宋代义理之学「宋学」相对称。外国人称有关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学问为「汉学」。
辞典简编版
汉代学者研究经书,注重名物、训诂,故后世称研究经、史、考据之学、训诂之学为「汉学」。 【造句】清代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以精于汉学闻名。外国人称有关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学问为「汉学」。 【造句】近年来,汉学研究蔚为风尚,已成世界显学。
其他释义
①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名物、训诂,后世因而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②外国人指研究中国的文化、历史、语言、文学等方面的学问。
近反义词
反义词
汉学造句
1.高罗佩自己也不是纯粹的侦探小说作家,他的学术名著如《中国古代房内考》、《东皋禅师集刊》、《琴道》等在汉学界亦是声誉甚隆。
2.文章通过分析指出,中英思维模式存在着直觉与抽象、本体与客体和螺旋与直线型差异,并因此导致英汉学术论文中论证方法在修辞手段、引经据典、引用权威等方面的使用差异。
3.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新疆的中专生整体的数学思维能力处在一个较低水平的状态,维汉学生间的智力差异在减小,但数学思维能力的差异还是比较显著的。
4.去年高考失利后,他到武汉学习家电维修,每次到汉正街买衣服,人家总爱问他“怎么没有大人陪着?”。
5.考察其代表人物戴震、阮元各自的学术主张与学术实践,比较二者的同异之处,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汉学治学宗旨的科学性与局限性。
6.他的比较诗学理论体系在西方汉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对中国文艺理论走向国际化也有不可忽略的借鉴意义。
7.何况庄妃并不精通汉学汉话,难道洪承畴能听得懂她那口“洋泾滨”么!之所以有这种传言,无非是时人或后人不齿洪某、再加上意欲抹黑皇太极所致。
8.此后他重新深造成为一位汉学家,并且作为英国驻华使馆科学参赞在重庆谋得一份工作。
9.平息战衅、兴办汉学、开辟九驿、发展耕织,尽毕生精力,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10.埃及汉学家哈赛宁表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思想和小说创作也许是最早介绍到阿拉伯世界的,同时也影响了阿拉伯世界的不少作家与思想家。
汉学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