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博学鸿词
鸿
bó xué hóng cí

【拼音】:bó xué hóng cí

【注音】:ㄅㄛˊㄒㄩㄝˊㄏㄨㄥˊㄘˊ

【繁体】:博學鴻詞

字义分解
博学鸿词的解释
词语解释
是科举考试制科之一种,是在科举制度之外,笼络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博学鸿词[bóxuéhóngcí]⒈即博学宏词。清康熙、乾隆年间重设,因避乾隆讳而改为博学鸿词科。也称博学鸿儒。
引证解释
⒈即博学宏词。清康熙、乾隆年间重设,因避乾隆讳而改为博学鸿词科。也称博学鸿儒。详“博学宏词”。引清薛福成《庸庵文编·应诏陈言疏》:“诚法圣祖高宗遗意,特举制科,则非常之士,闻风兴起。其设科之名,或称博学鸿词,或称贤良方正,或称直言极諫。”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昔圣祖高宗两开博学鸿词,网罗俊良,激厉后进。”
综合释义
即博学宏词。清康熙、乾隆年间重设,因避乾隆讳而改为博学鸿词科。也称博学鸿儒。清薛福成《庸庵文编·应诏陈言疏》:“诚法圣祖高宗遗意,特举制科,则非常之士,闻风兴起。其设科之名,或称博学鸿词,或称贤良方正,或称直言极諫。”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昔圣祖高宗两开博学鸿词,网罗俊良,激厉后进。”详“博学宏词”。
汉语大词典
即博学宏词。清康熙、乾隆年间重设,因避乾隆讳而改为博学鸿词科。也称博学鸿儒。清薛福成《庸庵文编·应诏陈言疏》:“诚法圣祖高宗遗意,特举制科,则非常之士,闻风兴起。其设科之名,或称博学鸿词,或称贤良方正,或称直言极谏。”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昔圣祖高宗两开博学鸿词,网罗俊良,激厉后进。”详“博学宏词”。
其他释义
1.即博学宏词。清康熙﹑乾隆年间重设,因避乾隆讳而改为博学鸿词科。也称博学鸿儒。
博学鸿词造句
1.陈贞慧于顺治十三年卒;冒辟疆在康熙年间,“复以山林隐逸及博学鸿词荐,亦不就”,遂终老于乡里。
2.乾隆初,安徽巡抚赵国麟举荐他应博学鸿词科试,他以病谢辞。
3.族祖征君公讳炅,康熙己未举博学鸿词
4.始祖,字远宝,行二世居陇西年二十四举进士,又举博学鸿词为太子校书,年二十九逝世于京师,迁葬庆义乡地名嵩原配。
5.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我今日此来,又非应博学鸿词科,何暇与你泛论古今成败!
6.始祖,字远宝,行二世居陇西年二十四举进士,又举博学鸿词为太子校书,年二十九逝世于京师,迁葬庆义乡地名嵩原配。[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35929/]
博学鸿词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