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用番薯粉或太白粉所煮制而成的黏糊状物。浆糊[jiānghú]⒈用面粉调成的用来粘贴东西的糊状物。
引证解释
⒈用面粉调成的用来粘贴东西的糊状物。引老舍《月牙集·我这一辈子》:“应下这种活儿,我差不多老在下边裁纸递纸抹浆糊。”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十:“管秀芬把一钵子热呼呼的浆糊往汤阿英面前方桌上一放。”
网络解释
浆糊浆糊,中国汉语词汇,音jianghu。
汉语大词典
用面粉调成的用来粘贴东西的糊状物。老舍《月牙集·我这一辈子》:“应下这种活儿,我差不多老在下边裁纸递纸抹浆糊。”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十:“管秀芬把一钵子热呼呼的浆糊往汤阿英面前方桌上一放。”
国语辞典
浆糊[jiānghú]⒈用番薯粉或太白粉所煮制而成的黏糊状物。
辞典简编版
用蕃薯粉或太白粉煮制而成的黏糊状物。可用来黏贴东西。 【造句】邮局通常都会提供浆糊,以便民众黏贴邮票、信封等。
其他解释
浆糊即糨糊,原指用面粉等做成的可以粘贴物品的糊状物,是那种粘上去难以擦干、洗净的东西。后来它被用来代指那些做事稀里糊涂、不牢靠的人。这些人的脑筋像是被浆糊黏着一般,怎么也开不了窍,拐不了弯,整个僵化,现在浆糊代指的人群又有了变化。一些在公司颇受欢迎,左右逄源,暗中捣鬼使坏:让人捉摸不透的人也被称作为浆糊。年轻一点的是“小浆糊”,资格老的则是“老浆糊”。这类浆糊可不得了,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利益,用浆糊手段把对手搞得稀里糊涂,不知云里雾里,还产生一种人生难得糊涂的境界。而浆糊们自己则坐享其成。
其他释义
1.用面粉调成的用来粘贴东西的糊状物。
近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