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洛阳耆英会
luò yáng qí yīng huì

【拼音】:luò yáng qí yīng huì

字义分解
洛阳耆英会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宋·文彦博与富弼、司马光等聚集洛阳高年者共十三人(一说十一人)置酒相乐,称“洛阳耆英会”。洛阳耆英会[luòyángqíyīnghuì]⒈宋·文彦博与富弼、司马光等聚集洛阳高年者共十三人(一说十一人)置酒相乐,称“洛阳耆英会”。
基础解释
宋王安石变法,富弼与其政见相左。王安石当时是朝廷红人,富弼思度斗不过他,称疾告退,回到老家洛阳赋闲养病。富弼退居洛阳期间,和司马光等十三人,用白居易“九老会”形式,置酒赋诗相乐,谓之“洛阳耆英会”,时人莫不慕之。
引证解释
⒈ 宋文彦博与富弼、司马光等聚集洛阳高年者共十三人(一说十一人)置酒相乐,称“洛阳耆英会”。引:《宋史·文彦博传》:“﹝文彦博﹞与富弼、司马光等十三人,用白居易九老会故事,置酒赋诗相乐,序齿不序官。为堂,绘像其中,谓之‘洛阳耆英会’,好事者莫不慕之。”宋司马光《洛阳耆英会序》:“昔白乐天在洛与高年者八人游,时人慕之,为九老图传於世。宋兴,洛中诸公继而为之者凡再矣。皆图形普明僧舍。普明,乐天之故第也。元丰中,文潞公留守西都,韩国富公纳政在里第;自餘士大夫以老自逸於洛者,於时为多。潞公谓韩公曰:‘凡所谓慕於乐天者,以其志趣高逸也,奚必数与地之袭焉。’一旦悉集士大夫老而贤者於韩公之第,置酒相乐,宾主凡十有一人,既而图形妙觉僧舍,时人谓之‘洛阳耆英会’。”⒈宋文彦博与富弼、司马光等聚集洛阳高年者共十三人(一说十一人)置酒相乐,称“洛阳耆英会”。引《宋史·文彦博传》:“﹝文彦博﹞与富弼、司马光等十三人,用白居易九老会故事,置酒赋诗相乐,序齿不序官。为堂,绘像其中,谓之‘洛阳耆英会’,好事者莫不慕之。”宋司马光《洛阳耆英会序》:“昔白乐天在洛与高年者八人游,时人慕之,为九老图传於世。宋兴,洛中诸公继而为之者凡再矣。皆图形普明僧舍。普明,乐天之故第也。元丰中,文潞公留守西都,韩国富公纳政在里第;自餘士大夫以老自逸於洛者,於时为多。潞公谓韩公曰:‘凡所谓慕於乐天者,以其志趣高逸也,奚必数与地之袭焉。’一旦悉集士大夫老而贤者於韩公之第,置酒相乐,宾主凡十有一人,既而图形妙觉僧舍,时人谓之‘洛阳耆英会’。”
综合释义
宋文彦博与富弼、司马光等聚集洛阳高年者共十三人(一说十一人)置酒相乐,称“洛阳耆英会”。《宋史·文彦博传》:“﹝文彦博﹞与富弼、司马光等十三人,用白居易九老会故事,置酒赋诗相乐,序齿不序官。为堂,绘像其中,谓之‘洛阳耆英会’,好事者莫不慕之。”宋司马光《洛阳耆英会序》:“昔白乐天在洛与高年者八人游,时人慕之,为九老图传於世。宋兴,洛中诸公继而为之者凡再矣。皆图形普明僧舍。普明,乐天之故第也。元丰中,文潞公留守西都,韩国富公纳政在里第;自餘士大夫以老自逸於洛者,於时为多。潞公谓韩公曰:‘凡所谓慕於乐天者,以其志趣高逸也,奚必数与地之袭焉。’一旦悉集士大夫老而贤者於韩公之第,置酒相乐,宾主凡十有一人,既而图形妙觉僧舍,时人谓之‘洛阳耆英会’。”
网友释义
乔希·斯科特,英文名:JoshScott,英格兰足球运动员,场上位置:前锋,惯用脚:右脚
汉语大词典
宋文彦博与富弼、司马光等聚集洛阳高年者共十三人(一说十一人)置酒相乐,称“洛阳耆英会”。《宋史·文彦博传》:“﹝文彦博﹞与富弼、司马光等十三人,用白居易九老会故事,置酒赋诗相乐,序齿不序官。为堂,绘像其中,谓之‘洛阳耆英会’,好事者莫不慕之。”宋司马光《洛阳耆英会序》:“昔白乐天在洛与高年者八人游,时人慕之,为九老图传于世。宋兴,洛中诸公继而为之者凡再矣。皆图形普明僧舍。普明,乐天之故第也。元丰中,文潞公留守西都,韩国富公纳政在里第;自馀士大夫以老自逸于洛者,于时为多。潞公谓韩公曰:‘凡所谓慕于乐天者,以其志趣高逸也,奚必数与地之袭焉。’一旦悉集士大夫老而贤者于韩公之第,置酒相乐,宾主凡十有一人,既而图形妙觉僧舍,时人谓之‘洛阳耆英会’。”
其他释义
1.宋文彦博与富弼﹑司马光等聚集洛阳高年者共十三人(一说十一人)置酒相乐,称'洛阳耆英会'。
洛阳耆英会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