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自讬
zì tuō

【拼音】:zì tuō

【结构】:自(独体结构)讬(左右结构)

字义分解
自讬的解释
词语解释
亦作“自托”。自己有所依托。
基础解释
自己有所依托。
引证解释
亦作“自托”。自己有所依托。《战国策·赵策四》:“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託於赵?”汉东方朔《七谏·谬谏》:“经浊世而不得志兮,愿侧身巖穴而自託。”晋束晳《玄居释》:“昔周汉中衰,时难自託,福兆既开,患端亦作。”宋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苟其才行足以自托于乡里者,未有肯去亲戚而从召募者也。”
网络解释
自讬自讬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ìtuō,是指自己有所依托。
综合释义
亦作“自托”。自己有所依托。《战国策·赵策四》:“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託於赵?”汉东方朔《七谏·谬谏》:“经浊世而不得志兮,愿侧身巖穴而自託。”晋束晳《玄居释》:“昔周汉中衰,时难自託,福兆既开,患端亦作。”宋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苟其才行足以自托于乡里者,未有肯去亲戚而从召募者也。”自讬[zìtuō]亦作“自托”。自己有所依托。《战国策·赵策四》:“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於赵?”汉东方朔《七谏·谬谏》:“经浊世而不得志兮,愿侧身巖穴而自托。”晋束晳《玄居释》:“昔周汉中衰,时难自托,福兆既开,患端亦作。”宋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苟其才行足以自托于乡里者,未有肯去亲戚而从召募者也。”
网友释义
zìtuōㄗㄧˋㄊㄨㄛ自讬亦作“自托”。自己有所依托。《战国策·赵策四》:“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於赵?”汉东方朔《七谏·谬谏》:“经浊世而不得志兮,愿侧身巖穴而自托。”晋束晳《玄居释》:“昔周汉中衰,时难自托,福兆既开,患端亦作。”宋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苟其才行足以自托于乡里者,未有肯去亲戚而从召募者也。”
自讬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