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举正
jǔ zhèng

【拼音】:jǔ zhèng

【注音】:ㄐㄨˇㄓㄥˋ

【结构】:举(上下结构)正(独体结构)

【简体】:举正

【繁体】:舉正

字义分解
举正的解释
词语解释
指出谬误﹐加以纠正。列举其罪而正之以法。举正[jǔzhèng]⒈指出谬误,加以纠正。⒉列举其罪而正之以法。
引证解释
⒈指出谬误,加以纠正。引《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於始,举正於中,归餘於终。”唐刘肃《大唐新语·友悌》:“毕构为益州长史兼按察使,多所举正,风俗一变。”明王世贞《觚不觚录》:“惜乎言官不能举正,坐成其妄耳。”⒉列举其罪而正之以法。引《后汉书·苏章传》:“顺帝时,迁冀州刺史。故人为清河太守,章行部案其姦臧……遂举正其罪。”
网络解释
举正举正是汉语词汇,拼音jǔzhèng,意思是指出谬误,加以纠正。
综合释义
指出谬误,加以纠正。《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於始,举正於中,归餘於终。”唐刘肃《大唐新语·友悌》:“毕构为益州长史兼按察使,多所举正,风俗一变。”明王世贞《觚不觚录》:“惜乎言官不能举正,坐成其妄耳。”列举其罪而正之以法。《后汉书·苏章传》:“顺帝时,迁冀州刺史。故人为清河太守,章行部案其姦臧……遂举正其罪。”举正[jǔzhèng]设立至正的标准。《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举正[jǔzhèng]检举纠正。《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既不奏闻,又无举正。」。
网友释义
举正的拼音是jǔzhèng,注音是ㄐㄨˇㄓㄥˋ,意为指正,列举罪状并正之以法
汉语大词典
(1).指出谬误,加以纠正。《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馀于终。”唐刘肃《大唐新语·友悌》:“毕构为益州长史兼按察使,多所举正,风俗一变。”明王世贞《觚不觚录》:“惜乎言官不能举正,坐成其妄耳。”(2).列举其罪而正之以法。《后汉书·苏章传》:“顺帝时,迁冀州刺史。故人为清河太守,章行部案其奸臧……遂举正其罪。”
国语辞典
设立至正的标准。举正[jǔzhèng]⒈设立至正的标准。引《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⒉检举纠正。引《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既不奏闻,又无举正。」
辞典修订版
设立至正的标准。《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检举纠正。《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既不奏闻,又无举正。」
其他释义
1.指出谬误﹐加以纠正。2.列举其罪而正之以法。
举正造句
1.在我国历史上,每当国家,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严峻时刻,穆斯林挺身而出,不怕流血牺牲,为国效命的英雄事迹不胜枚举,这种壮举正是他们所具有的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人生观的最好体现。
2.检察机关高举正气凛然的法律利剑惩治犯罪的时候,也掬起一汪甘甜的法律清泉,滋润和保护着人民群众。
3.许或禅原本出身海外派,月晕而风,如今适逢天下变动,海外魔教必会趁机作乱,许或禅此举,正是个先兆!
4.之曹孟德,也有分香卖履之举,正是这般!心机乃争锋之要,乃过于狠毒,便过犹不及。
5.另悉,车厢内可进行站名提示的发光两极管显示屏将在每一列列车中出现,甚至每节车厢都要安装,此举正在加紧实施中。
6.长春中医药大学的大四学生杨鹏举正准备与几位同学合伙,借助政府和学校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举措,成立一家中医按摩院。
7.善行义举、正确思维、认识真理、运用真理。真理是宇宙至关重要的总则,因此无处不在。
8.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
9.第二,疏堵并举,正确引导农村非正式金融发展,加强相关法律建设。
10.在2006年,吉姆爵士审查了阅读讲授课程之后,决定回到基础的"看字读音教学法"。此举正中政府下怀,因为当时这个方法已重新受到重视。
举正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