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科斗文字
kē dòu wén zì

【拼音】:kē dòu wén zì

字义分解
科斗文字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我国古代字体之一。以其笔划头圆大尾细长,状似蝌蚪而得名。⒉ 魏晋以后亦以称篆文或异于通行隶书的其他古文字。参阅王国维《观堂集林·科斗文字说》。科斗文字[kēdòuwénzì]⒈我国古代字体之一。以其笔划头圆大尾细长,状似蝌蚪而得名。⒉魏晋以后亦以称篆文或异于通行隶书的其他古文字。参阅王国维《观堂集林·科斗文字说》。
基础解释
我国古代字体之一。以其笔划头圆大尾细长﹐状似蝌蚪而得名。魏晋以后亦以称篆文或异于通行隶书的其他古文字。
引证解释
⒈ 我国古代字体之一。以其笔划头圆大尾细长,状似蝌蚪而得名。引:《书序》:“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於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一:“庐山有上霄峯,可千仞,上有石跡,云夏禹治水时泊舟之所,凿石为窍,繫缆其上,有磨崖碑,皆科斗文字,隐隐可见。”《镜花缘》第四八回:“原来阿妹认得科斗文字,却也难得。”⒉ 魏晋以后亦以称篆文或异于通行隶书的其他古文字。参阅王国维《观堂集林·科斗文字说》。⒈我国古代字体之一。以其笔划头圆大尾细长,状似蝌蚪而得名。引《书序》:“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於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一:“庐山有上霄峯,可千仞,上有石跡,云夏禹治水时泊舟之所,凿石为窍,繫缆其上,有磨崖碑,皆科斗文字,隐隐可见。”《镜花缘》第四八回:“原来阿妹认得科斗文字,却也难得。”⒉魏晋以后亦以称篆文或异于通行隶书的其他古文字。参阅王国维《观堂集林·科斗文字说》。
综合释义
我国古代字体之一。以其笔划头圆大尾细长,状似蝌蚪而得名。《书序》:“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於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一:“庐山有上霄峯,可千仞,上有石跡,云夏禹治水时泊舟之所,凿石为窍,繫缆其上,有磨崖碑,皆科斗文字,隐隐可见。”《镜花缘》第四八回:“原来阿妹认得科斗文字,却也难得。”魏晋以后亦以称篆文或异于通行隶书的其他古文字。参阅王国维《观堂集林·科斗文字说》。
汉语大词典
(1).我国古代字体之一。以其笔划头圆大尾细长,状似蝌蚪而得名。《书序》:“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一:“庐山有上霄峰,可千仞,上有石迹,云夏禹治水时泊舟之所,凿石为窍,系缆其上,有磨崖碑,皆科斗文字,隐隐可见。”《镜花缘》第四八回:“原来阿妹认得科斗文字,却也难得。”(2).魏晋以后亦以称篆文或异于通行隶书的其他古文字。参阅王国维《观堂集林·科斗文字说》。
其他释义
1.我国古代字体之一。以其笔划头圆大尾细长﹐状似蝌蚪而得名。2.魏晋以后亦以称篆文或异于通行隶书的其他古文字。参阅王国维《观堂集林.科斗文字说》。
科斗文字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