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楷书
kǎi shū

【拼音】:kǎi shū

【注音】:ㄎㄞˇㄕㄨ

【词性】:名词。

【结构】:楷(左右结构)书(独体结构)

【简体】:楷书

【繁体】:楷書

字义分解
楷书的解释
词语解释
楷书kǎishū。(1)汉字字体的一种,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楷书[kǎishū]⒈汉字字体的一种,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英regularscript;
基础解释
(名)现在通行的一种汉字字体,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也叫正楷。
引证解释
⒈汉字书体之一种。又称正书、真书、正楷。由隶书演变而成。以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东汉,通行至今。唐以前,楷书亦兼指八分书与隶书。引《法书要录》卷七引唐张怀瓘《书断·八分》:“﹝八分﹞本谓之楷书。楷者,法也,式也,模也。”唐白居易《游悟真寺》诗:“素屏有楷书,墨色如新乾。”明瞿佑《归田诗话·虞伯生草诏》:“﹝虞伯生﹞两目由是丧明,不復能楷书。”章炳麟《新方言·释言》:“今人言楷书,皆知其义为楷法。”⒉指楷书吏。引宋沉括《梦溪笔谈·故事二》:“中书检正官,不置吏人,每房给楷书一人録净而已。”宋马永卿《嬾真子》卷一:“唐秘书省吏凡六十七人,典书四人、楷书十人、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
网络解释
楷书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综合释义
汉字书体之一种。又称正书、真书、正楷。由隶书演变而成。以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东汉,通行至今。唐以前,楷书亦兼指八分书与隶书。《法书要录》卷七引唐张怀瓘《书断·八分》:“﹝八分﹞本谓之楷书。楷者,法也,式也,模也。”唐白居易《游悟真寺》诗:“素屏有楷书,墨色如新乾。”明瞿佑《归田诗话·虞伯生草诏》:“﹝虞伯生﹞两目由是丧明,不復能楷书。”章炳麟《新方言·释言》:“今人言楷书,皆知其义为楷法。”指楷书吏。宋沉括《梦溪笔谈·故事二》:“中书检正官,不置吏人,每房给楷书一人録净而已。”宋马永卿《嬾真子》卷一:“唐秘书省吏凡六十七人,典书四人、楷书十人、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
网友释义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汉语大词典
(1).汉字书体之一种。又称正书、真书、正楷。由隶书演变而成。以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东汉,通行至今。唐以前,楷书亦兼指八分书与隶书。《法书要录》卷七引唐张怀瓘《书断·八分》:“﹝八分﹞本谓之楷书。楷者,法也,式也,模也。”唐白居易《游悟真寺》诗:“素屏有楷书,墨色如新乾。”明瞿佑《归田诗话·虞伯生草诏》:“﹝虞伯生﹞两目由是丧明,不复能楷书。”章炳麟《新方言·释言》:“今人言楷书,皆知其义为楷法。”(2).指楷书吏。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二》:“中书检正官,不置吏人,每房给楷书一人录净而已。”宋马永卿《懒真子》卷一:“唐秘书省吏凡六十七人,典书四人、楷书十人、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
国语辞典
一种汉字书体。初指笔画平直,端正工整的字体,唐宋以后专指由隶书演变而来的正体书法。与隶书的主要区别为省略尾部的挑笔。约起源于后汉,至魏完备成体,通行至今。楷书[kǎishū]⒈一种汉字书体。初指笔画平直,端正工整的字体,唐宋以后专指由隶书演变而来的正体书法。与隶书的主要区别为省略尾部的挑笔。约起源于后汉,至魏完备成体,通行至今。⒉以楷隶誊抄文字的官吏。起自晋代。引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故事二》:「中书检正官不置吏人,每房给楷书一人,录净而已。」
辞典修订版
一种汉字书体。初指笔画平直,端正工整的字体,唐宋以后专指由隶书演变而来的正体书法。与隶书的主要区别为省略尾部的挑笔。约起源于后汉,至魏完备成体,通行至今。也称为「真书」、「真字」、「正楷」、「正书」。以楷隶誊抄文字的官吏。起自晋代。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故事二》:「中书检正官不置吏人,每房给楷书一人,录净而已。」
辞典简编版
一种书体。初指笔画平直,字形端正的字体,唐宋以后专指由隶书演变而来的正体书法。与隶书的主要差别在省去尾部的挑笔。约起源于后汉,至曹魏而完备,通行至今。 【造句】今年的书法课程将以训练学生书写楷书为主要内容。 △真书、真字、正楷、正书
其他释义
汉字字体的一种,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它是由隶书演变来的。也叫正楷。
楷书造句
1.我静下心来,暗喜自己幸好在昆仑山中闲暇时没有丢下这门功课,不然这一手曾经让自己引以为傲的柳体楷书就不是现在这种境界了。
2.六七岁时看到父亲写的楷书,即把玩不忍释手,手握芦荻柴棒,涂鸦描画,就在此时,他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谓夙愿亦在文字中矣。
3.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姜夔也是一位书法理论家,其《楷书帖题跋卷》运笔遒劲、波澜老成,不仅能令人一睹其书法风采,也可从中了解他的艺术见解。 
4.他的楷书线条精谨、雅致,笔墨从容而明丽清爽,把人们带入古雅经典之境;他的行草条屏,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蔚然大观;其榜书大字笔力扛鼎,气势宏阔。
5.凌锋揭开包袱,里面静静躺着一本薄薄的小册子,约莫只有二三十页,扉页上的字体却不是时下常见的楷书,而是上古篆文,笔力苍劲,正中书有《万蛊诀》几个字。
6.但不要忘了,唐代的刻手并非北魏时那些民间工匠,高手多,因此,像禇遂良这类风姿绰约的楷书亦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纤毫毕见。
7.我们现在通行的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最早出现于南北朝的碑刻,到隋唐时,简化字在民间已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
8.隋结束南北朝的混乱局面,统一中国,和之后的唐都是较为安定的时期,南帖北碑之发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书之形式,居书史承先启后之地位。
9.隋代历史虽短,但具有自己独特的书法面貌,它主要以楷书碑志体现。
10.此外,作品取法的范围还不够宽,楷书主要集中在瘦金体、魏碑唐楷等,篆隶书集中在中山王鼎、铁线篆、曹全和礼器、清人作品等。
楷书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