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掎角
jǐ jiǎo

【拼音】:jǐ jiǎo

【注音】:ㄐ一ˇㄐ一ㄠˇ

【结构】:掎(左右结构)角(上下结构)

【简体】:掎角

【繁体】:掎角

字义分解
掎角的解释
词语解释
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掊之。”谓分兵互相呼应。偏斜,不正相对。掎角[jǐjiǎo]⒈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掊之。”谓分兵互相呼应。偏斜,不正相对。
基础解释
1.捉兽时拖住兽脚叫“掎”,抓住兽角叫“角”,比喻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2.谓分兵互相呼应。3.偏斜,不正相对。
引证解释
⒈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引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掊之。”孔颖达疏:“角之谓执其角也;掎之言戾其足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掎角此寇,正在今日。”唐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今欲掎角亡叛,雄将边疆,惟倚金山诸蕃,共为形势。”⒉谓分兵互相呼应。引《旧唐书·德宗纪下》:“宜令诸道各出师徒,掎角齐进。”清昭槤《啸亭杂录·书光显寺战事》:“当是时,先修亲王屯归化城,顺承郡王屯贺兰山,互相掎角。”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十六章:“那天从松山和乳峰山两处撤退时,留下了几千人马和十几门大炮在几座营寨中,以便与松山城互为掎角,抗击清兵。”⒊偏斜,不正相对。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桑柘》:“栽后二年,慎勿採、沐。大如臂许,正月中移之。率十步一树,正欲小掎角,不用正相当。”
网络解释
掎角掎角jǐjiǎo,也作“犄角”。捉兽时拖住兽脚叫“掎”,抓住兽角叫“角”,“掎角”比喻两头牵制或两面夹击:掎角之势。
综合释义
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掊之。”孔颖达疏:“角之谓执其角也;掎之言戾其足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掎角此寇,正在今日。”唐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今欲掎角亡叛,雄将边疆,惟倚金山诸蕃,共为形势。”谓分兵互相呼应。《旧唐书·德宗纪下》:“宜令诸道各出师徒,掎角齐进。”清昭槤《啸亭杂录·书光显寺战事》:“当是时,先修亲王屯归化城,顺承郡王屯贺兰山,互相掎角。”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十六章:“那天从松山和乳峰山两处撤退时,留下了几千人马和十几门大炮在几座营寨中,以便与松山城互为掎角,抗击清兵。”偏斜,不正相对。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桑柘》:“栽后二年,慎勿採、沐。大如臂许,正月中移之。率十步一树,正欲小掎角,不用正相当。”
网友释义
掎角jǐjiǎo,也作“犄角”。捉兽时拖住兽脚叫“掎”,抓住兽角叫“角”,“掎角”比喻两头牵制或两面夹击:掎角之势。①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②谓分兵互相呼应。③偏斜,不正相对。
汉语大词典
(1).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掊之。”孔颖达疏:“角之谓执其角也;掎之言戾其足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掎角此寇,正在今日。”唐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今欲掎角亡叛,雄将边疆,惟倚金山诸蕃,共为形势。”(2).谓分兵互相呼应。《旧唐书·德宗纪下》:“宜令诸道各出师徒,掎角齐进。”清昭梿《啸亭杂录·书光显寺战事》:“当是时,先修亲王屯归化城,顺承郡王屯贺兰山,互相掎角。”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十六章:“那天从松山和乳峰山两处撤退时,留下了几千人马和十几门大炮在几座营寨中,以便与松山城互为掎角,抗击清兵。”(3).偏斜,不正相对。北魏贾思协《齐民要术·种桑柘》:“栽后二年,慎勿采、沐。大如臂许,正月中移之。率十步一树,正欲小掎角,不用正相当。”
国语辞典
兵分两面,以牵制或夹攻敌人。掎角[jǐjué]⒈兵分两面,以牵制或夹攻敌人。引《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掎角此寇,正在今日。」唐·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今欲掎角亡叛雄将,边疆惟倚金山诸蕃。」
辞典修订版
兵分两面,以牵制或夹攻敌人。《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掎角此寇,正在今日。」唐.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今欲掎角亡叛雄将,边疆惟倚金山诸蕃。」
其他释义
也作“犄角”。捉兽时拖住兽脚叫“掎”,抓住兽角叫“角”,“掎角”比喻两头牵制或两面夹击:掎角之势。
掎角造句
1.这个方案可说是掎角之势,有绝对成功的把握。
2.敌人在河北、河南都构筑了强大的工事,以为掎角之势,现在河南之敌已被我歼灭,河北之敌孤立无援,只好龟缩到城里去了。
3.掎角之势的人,也应付一部分责。
4.且狡焉思启,何国蔑有?英、法忌俄实甚,若联为掎角,鼎足而立之,即谓事在旦夕可也。
5.小白村的白菜不仅有利于秦大村的发展,小白村的位置更能与秦大村形成掎角之势,对将来抵挡西北方向的饿狼村有莫大的帮助。
6.三大帝国成掎角之势包围着阿加拉斯冰原,仿佛是在拱卫着什么。
7.张角三兄弟攻下了巨鹿、广宗、下曲阳作为起义中心,三个城池互成掎角之势。
8.佛顶塔凭借着自身的高度和体量,也取代已经损毁的“西峰”,与牛首山“东峰”相对而成掎角之势。
9.这场战役我军采取掎角之势,一举歼灭敌人。
10.芊芊的实力很快就制服了其他武者,各个俯首就擒在岩浆潭边,而此时欧阳飒燕、梦吟仙子、迦南明轮、陈道四人掎角之势抵御着芊芊强大的灵压。
掎角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