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从物
cóng wù

【拼音】:cóng wù

【注音】:ㄘㄨㄥˊㄨˋ

【结构】:从(左右结构)物(左右结构)

【繁体】:從物

字义分解
从物的解释
词语解释
谓追求物质享受或功名富贵。顺从自然。从物[cóngwù]⒈谓追求物质享受或功名富贵。⒉顺从自然。
引证解释
⒈谓追求物质享受或功名富贵。引《荀子·哀公》:“日选择於物,不知所贵,从物如流,不知所归。”杨倞注:“为外物所诱荡而不返也。”《后汉书·周磐传》:“昔方回、支父嗇神养和,不以荣利滑其生术。吾亲以没矣,从物何为?”宋秦观《和渊明<归去来辞>》:“内取足於一身,復从物兮何求!”⒉顺从自然。引《管子·内业》:“是故圣人与时变而不化,从物而不移。”《列子·汤问》:“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
网络解释
从物从物是相对于主物的的。根据两个物在物理上相互独立,而在经济用途上又相互联系的关系,把物划分为主物与从物。在必须结合适用才能发挥经济效益的两个独立的物中,其主要效用的为主物;在两个独立物结合使用中处于附属地位,起辅助和配合作用的是从物。如船和配合其使用的桨等。
综合释义
谓追求物质享受或功名富贵。《荀子·哀公》:“日选择於物,不知所贵,从物如流,不知所归。”杨倞注:“为外物所诱荡而不返也。”《后汉书·周磐传》:“昔方回、支父嗇神养和,不以荣利滑其生术。吾亲以没矣,从物何为?”宋秦观《和渊明<归去来辞>》:“内取足於一身,復从物兮何求!”顺从自然。《管子·内业》:“是故圣人与时变而不化,从物而不移。”《列子·汤问》:“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
汉语大词典
(1).谓追求物质享受或功名富贵。《荀子·哀公》:“日选择于物,不知所贵,从物如流,不知所归。”杨倞注:“为外物所诱荡而不返也。”《后汉书·周磐传》:“昔方回、支父啬神养和,不以荣利滑其生术。吾亲以没矣,从物何为?”宋秦观《和渊明〈归去来辞〉》:“内取足于一身,复从物兮何求!”(2).顺从自然。《管子·内业》:“是故圣人与时变而不化,从物而不移。”《列子·汤问》:“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
其他释义
1.谓追求物质享受或功名富贵。2.顺从自然。
从物造句
1.目空一切的集体主义背后,是村民从物质到精神都不得不仰仗集体及其领导者的鼻息,陷入权利意义上的双重贫困。
2.汝性褊急,志之所滞,其欲必行,意所不存,从物回改。
3.隆替安危,在吾曹耳,岂可不感寻王业,大惧负荷!汝性褊急,志之所滞,其欲必行,意所不存,从物回改。
4.从物业人员和业主提供的照片来看,这两只“白鸟”的嘴又尖又长,经动物爱好者宁先生辨认,这两只都是白鹭。
5.经过仿真计算,传播常数的引入不仅使问题的求解过程从物理概念上变得非常清晰,而且求解也更加简明。
6.时间为虚妄?我们从物换星移、沧海桑田知道时间,从世界的种种变化,划分出时间的刻度…怎麽说没有时间呢?
7.完全赌气一样开始生火,从物品栏里取出柴火用火球术点燃组成篝火堆,在上面横放一根圆木棍穿上金山城离开时候买好的羊羔烤全羊,完全是懒得理她。
8.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9.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10.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不择贤以持身,不力行以自定,见小知大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而不知所执,此则庸人也。
从物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