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通识
tōng shí

【拼音】:tōng shí

【简体】:通识

【繁体】:通識

字义分解
通识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学识渊博的人。⒉ 学识渊博。⒊ 指广博的知识。通识[tōngshí]⒈学识渊博的人。⒉学识渊博。⒊指广博的知识。
基础解释
学识渊博的人。学识渊博。指广博的知识。
引证解释
⒈ 学识渊博的人。引:晋陶潜《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之一:“即理愧通识,所保詎乃浅。”唐孟棨《<本事诗>序》:“闻见非博,事多闕漏,访於通识,期復续之。”清吴伟业《寿王鉴明五十》诗:“通识晓世变,早计骇愚俗。”⒉ 学识渊博。引:《魏书·儒林传·陈奇》:“高允与奇讎温古籍,嘉其远致,称奇通识,非凡学所窥。”唐刘肃《大唐新语·识量》:“説(张説)之通识,过於魏徵。”⒊ 指广博的知识。引: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第三章:“普遍史并非由专门史丛集而成,作普遍史者须别具一种通识,超出各专门事项之外而贯穴乎其间。”⒈学识渊博的人。引晋陶潜《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之一:“即理愧通识,所保詎乃浅。”唐孟棨《<本事诗>序》:“闻见非博,事多闕漏,访於通识,期復续之。”清吴伟业《寿王鉴明五十》诗:“通识晓世变,早计骇愚俗。”⒉学识渊博。引《魏书·儒林传·陈奇》:“高允与奇讎温古籍,嘉其远致,称奇通识,非凡学所窥。”唐刘肃《大唐新语·识量》:“説(张説)之通识,过於魏徵。”⒊指广博的知识。引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第三章:“普遍史并非由专门史丛集而成,作普遍史者须别具一种通识,超出各专门事项之外而贯穴乎其间。”
综合释义
学识渊博的人。晋陶潜《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之一:“即理愧通识,所保詎乃浅。”唐孟棨《<本事诗>序》:“闻见非博,事多闕漏,访於通识,期復续之。”清吴伟业《寿王鉴明五十》诗:“通识晓世变,早计骇愚俗。”学识渊博。《魏书·儒林传·陈奇》:“高允与奇讎温古籍,嘉其远致,称奇通识,非凡学所窥。”唐刘肃《大唐新语·识量》:“説(张説)之通识,过於魏徵。”指广博的知识。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第三章:“普遍史并非由专门史丛集而成,作普遍史者须别具一种通识,超出各专门事项之外而贯穴乎其间。”通识[tōngshí]一种要求识见博通的教育理念。旨在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所需的各门知识,以拓宽视野、开放心灵、扩充知识领域,并能全面观照当代文化方向,了解自身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如:「通识课程」。通识[tōngshí]一种要求识见博通的教育理念。旨在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所需的各门知识,以拓宽视野、开放心灵、扩充知识领域,并能全面观照当代文化方向,了解自身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造句】通识课程
汉语大词典
(1).学识渊博的人。晋陶潜《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之一:“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唐孟棨《〈本事诗〉序》:“闻见非博,事多阙漏,访于通识,期复续之。”清吴伟业《寿王鉴明五十》诗:“通识晓世变,早计骇愚俗。”(2).学识渊博。《魏书·儒林传·陈奇》:“高允与奇雠温古籍,嘉其远致,称奇通识,非凡学所窥。”唐刘肃《大唐新语·识量》:“说(张说)之通识,过于魏徵。”(3).指广博的知识。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第三章:“普遍史并非由专门史丛集而成,作普遍史者须别具一种通识,超出各专门事项之外而贯穴乎其间。”
国语辞典
⒈ 一种要求识见博通的教育理念。旨在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所需的各门知识,以拓宽视野、开放心灵、扩充知识领域,并能全面观照当代文化方向,了解自身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例:如:「通识课程」。通识[tōngshì]⒈一种要求识见博通的教育理念。旨在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所需的各门知识,以拓宽视野、开放心灵、扩充知识领域,并能全面观照当代文化方向,了解自身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例如:「通识课程」。
辞典修订版
一种要求识见博通的教育理念。旨在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所需的各门知识,以拓宽视野、开放心灵、扩充知识领域,并能全面观照当代文化方向,了解自身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如:「通识课程」。
辞典简编版
一种要求识见博通的教育理念。旨在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所需的各门知识,以拓宽视野、开放心灵、扩充知识领域,并能全面观照当代文化方向,了解自身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造句】通识课程
其他释义
1.学识渊博的人。2.学识渊博。3.指广博的知识。
通识造句
1.作为培养公安事业接班人的公安高等院校,培养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语文在其通识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2.通识科将会列为中学的必修科。
3.“大国方略”在上海大学学生的课表上属于面向本科生的通识课。
4.现在很多所大学都发现了学生只沉陷于专业的弊病,开设了通识教育课,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5.全球一流师资、国际化的教学氛围;书院制全人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群美全面发展;优秀的专业设置,注重创新和交叉学科人才培养;通识教育。
6.以管窥之见,期抛砖引玉,呼吁引起有关部门对通识教育在高等学校课堂的重视,为更好的培养综合性人才奠定基础。
7.动之以情,说之以理,诉立以法,是通识伦理教育的一般方法。
8.在儒家的理想,伟大人格的成就并不止于个人的修养和一己的通识博知,而在推己及人,关心、教育和改革社会。
9.具体表现可能是局于一隅,缺乏通识;也可能是过分依赖理论设计,对对象把握欠准确不深刻,近乎隔靴搔痒。
10.尤其,要培养人的领导统御能力,大学的全人教育、通识教育更绝对不能少。
通识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