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王屋
wáng wū

【拼音】:wáng wū

【注音】:ㄨㄤˊㄨ

【结构】:王(独体结构)屋(半包围结构)

字义分解
王屋的解释
词语解释
1.王者所居之屋。2.山名。在山西省阳城﹑垣曲两县之间。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3.相传黄帝曾访道于王屋山,故以泛指修道之山。王屋[wángwū]⒈王者所居之屋。⒉山名。在山西省阳城、垣曲两县之间。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⒊相传黄帝曾访道于王屋山,故以泛指修道之山。
基础解释
王者所居之屋。山名。在山西省阳城﹑垣曲两县之间。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相传黄帝曾访道于王屋山,故以泛指修道之山。
引证解释
⒈王者所居之屋。引《史记·周本纪》:“﹝武王﹞既渡,有火自上復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裴駰集解引马融曰:“王屋,王所居屋。”⒉山名。在山西省阳城、垣曲两县之间。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引《书·禹贡》:“厎柱、析城,至于王屋。”唐卢照邻《郑太子碑铭》:“左右原野,表里山河。析城、王屋,汾川帝歌。”清孔广森《转连珠》之二:“然而太形王屋,愚公之山或移。”⒊相传黄帝曾访道于王屋山,故以泛指修道之山。引唐王维《送张道士归山》诗:“先生何处去?王屋访茅君。”清宋琬《祭沉少参岫阳》诗:“言将归王屋,终老营菟裘。”
网络解释
王屋(人物)王屋(1907-1947),福建省安溪县参内乡镇东村人。1946年参加革命,时任安溪县游击队队员,参加了安永德漳(安溪、永春、德化、漳平)游击根据地的建设和反击国民党军“清剿”的斗争。1947年3月在镇抚乡执行任务时被国民党警察围捕,押至镇抚许思垵仑后被敌杀害,英勇牺牲。
综合释义
王者所居之屋。《史记·周本纪》:“﹝武王﹞既渡,有火自上復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裴駰集解引马融曰:“王屋,王所居屋。”山名。在山西省阳城、垣曲两县之间。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书·禹贡》:“厎柱、析城,至于王屋。”唐卢照邻《郑太子碑铭》:“左右原野,表里山河。析城、王屋,汾川帝歌。”清孔广森《转连珠》之二:“然而太形王屋,愚公之山或移。”相传黄帝曾访道于王屋山,故以泛指修道之山。唐王维《送张道士归山》诗:“先生何处去?王屋访茅君。”清宋琬《祭沉少参岫阳》诗:“言将归王屋,终老营菟裘。”
汉语大词典
(1).王者所居之屋。《史记·周本纪》:“﹝武王﹞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裴骃集解引马融曰:“王屋,王所居屋。”(2).山名。在山西省阳城、垣曲两县之间。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书·禹贡》:“厎柱、析城,至于王屋。”唐卢照邻《郑太子碑铭》:“左右原野,表里山河。析城、王屋,汾川帝歌。”清孔广森《转连珠》之二:“然而太形王屋,愚公之山或移。”(3).相传黄帝曾访道于王屋山,故以泛指修道之山。唐王维《送张道士归山》诗:“先生何处去?王屋访茅君。”清宋琬《祭沉少参岫阳》诗:“言将归王屋,终老营菟裘。”
其他释义
1.王者所居之屋。2.山名。在山西省阳城﹑垣曲两县之间。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3.相传黄帝曾访道于王屋山,故以泛指修道之山。
王屋造句
1.寨子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几堆大篝火点在了拓跋大王屋前的一个小坪坝上。
2.济源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有小浪底大坝、王屋山、五龙口等景点。
3.百谷山与太行、王屋皆连,风洞泉谷,崖壑幽邃,最称佳境,昔神农尝百草得五谷于此,因名山建庙。
4.王屋山东南五百里,有一片黄河泛滥积淤而成的荒原,长八百里,宽两百余里,杂草丛生,了无人烟。
5.其实,在距“反字岩”不远处,还有一神秘的地方——遗存的“彝王屋基”,当地百姓相传,屋基里有彝王当年埋藏的财宝。
6.太行,王屋二山的北面,住了一个九十岁的老翁,名叫愚公。
7.太行,王屋二山的北面,住了一个九十岁的老翁,名叫愚公。二山佔地广阔,挡住去路,使他和家人往来极为不便。
8.“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9.古有北山愚公,为改变闭塞落后的生存环境,立志移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带领全家老小和左右乡邻叩石垦壤、挖山不止。
10.王屋山的秋色是明丽的,也是凝重的,是静谧的,也是灵秀的,是苍凉也是炽情的,更是鲜美的。
王屋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