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戏文
xì wén

【拼音】:xì wén

【注音】:ㄒ一ˋㄨㄣˊ

【结构】:戏(左右结构)文(独体结构)

【简体】:戏文

【繁体】:戲文

字义分解
戏文的解释
词语解释
戏文xìwén(1)见“南戏”(2)见“戏词”英actor'spart;textofaplay
基础解释
戏文,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成熟的文艺戏剧,由传统民歌、小曲和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地方戏。
引证解释
⒈即南戏。南宋时流行在南方的戏曲。据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祖杰》载,南宋温州乐清县僧祖杰,横行霸道,“旁观不平,惟恐其漏网也,乃撰为戏文,以广其事”。引元夏庭芝《青楼集志》:“宋之戏文,乃有唱念,有諢。”明沉德符《野获编·词曲·杂剧院本》:“元曲有一题而传至四五本者,予皆见之,总只四折……自北有《西厢》,南有《拜月》,杂剧变为戏文,以至《琵琶》,遂演为四十餘折,几倍杂剧。”⒉泛指戏曲。引《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汪秀才定席已毕,就有带来一班梨园子弟上场做戏,做的是《桃园结义》、《千里独行》许多豪杰襟怀的戏文。”《红楼梦》第四七回:“因其中有个柳湘莲,薛蟠自上次会过一次,已念念不忘,又打听他喜串戏,且都串的是生旦风月戏文,不免错会了意,悮认他做了风月子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四篇:“如《赤壁鏖兵》、《诸葛亮秋风五丈原》……等,而今日搬演为戏文者尤多,则为世之所乐道可知也。”
网络解释
戏文戏文,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成熟的文艺戏剧,由传统民歌、小曲和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地方戏。北宋末年至明朝初年(12世纪~14世纪)流行于中国东南沿海,为区别同时代的“北曲杂剧”,后人称之为南曲戏文、南戏。南戏的存在,使中国的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和古印度戏剧并列为世界三大古代戏剧体系。
综合释义
即南戏。南宋时流行在南方的戏曲。据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祖杰》载,南宋温州乐清县僧祖杰,横行霸道,“旁观不平,惟恐其漏网也,乃撰为戏文,以广其事”。元夏庭芝《青楼集志》:“宋之戏文,乃有唱念,有諢。”明沉德符《野获编·词曲·杂剧院本》:“元曲有一题而传至四五本者,予皆见之,总只四折……自北有《西厢》,南有《拜月》,杂剧变为戏文,以至《琵琶》,遂演为四十餘折,几倍杂剧。”泛指戏曲。《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汪秀才定席已毕,就有带来一班梨园子弟上场做戏,做的是《桃园结义》、《千里独行》许多豪杰襟怀的戏文。”《红楼梦》第四七回:“因其中有个柳湘莲,薛蟠自上次会过一次,已念念不忘,又打听他喜串戏,且都串的是生旦风月戏文,不免错会了意,悮认他做了风月子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四篇:“如《赤壁鏖兵》、《诸葛亮秋风五丈原》……等,而今日搬演为戏文者尤多,则为世之所乐道可知也。”戏文[xìwén]宋、元时代流行于我国南方的戏曲。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一出》:「(末)原来是这本传奇。待小子略道几句家门,便见戏文大意。」泛指戏剧。《儒林外史.第二回》:「戏文内唱到梁灏的学生却是十七八岁就中了状元。」《红楼梦.第二三回》:「那十二个孩子演习戏文呢。」
网友释义
戏文,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成熟的文艺戏剧,由汉族民歌、小曲和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地方戏。北宋末年至明朝初年(12世纪~14世纪)流行于中国东南沿海,为区别同时代的“北曲杂剧”,后人称之为南曲戏文、南戏。南戏的存在,使中国的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和古印度戏剧并列为世界三大古代戏剧体系。
汉语大词典
(1).即南戏。南宋时流行在南方的戏曲。据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祖杰》载,南宋温州乐清县僧祖杰,横行霸道,“旁观不平,惟恐其漏网也,乃撰为戏文,以广其事”。元夏庭芝《青楼集志》:“宋之戏文,乃有唱念,有诨。”明沈德符《野获编·词曲·杂剧院本》:“元曲有一题而传至四五本者,予皆见之,总只四折……自北有《西厢》,南有《拜月》,杂剧变为戏文,以至《琵琶》,遂演为四十馀折,几倍杂剧。”(2).泛指戏曲。《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汪秀才定席已毕,就有带来一班梨园子弟上场做戏,做的是《桃园结义》、《千里独行》许多豪杰襟怀的戏文。”《红楼梦》第四七回:“因其中有个柳湘莲,薛蟠自上次会过一次,已念念不忘,又打听他喜串戏,且都串的是生旦风月戏文,不免错会了意,误认他做了风月子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四篇:“如《赤壁鏖兵》、《诸葛亮秋风五丈原》……等,而今日搬演为戏文者尤多,则为世之所乐道可知也。”
国语辞典
宋、元时代流行于我国南方的戏曲。
辞典修订版
宋、元时代流行于我国南方的戏曲。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一出》:「(末)原来是这本传奇。待小子略道几句家门,便见戏文大意。」泛指戏剧。《儒林外史.第二回》:「戏文内唱到梁灏的学生却是十七八岁就中了状元。」《红楼梦.第二三回》:「那十二个孩子演习戏文呢。」
其他释义
①即“南戏”(84页)。②浙江等地对戏曲的泛称。
戏文造句
1.时间慢慢地流过去了,那些曾经鲜活的人,他们血流成河的哀伤,渐渐变成了戏文里的皮囊,单单的,薄薄的,哪个人都可以套到身上来演;书页之间的黑白文字,轻薄,谁都可以谈起。他们成了故事,成了神话。
2.戏文里“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钿”,是她们无数次幻想过穿戴在自己身上的东西。
3."杯酒举天向明月,陪君醉笑三千场"他扬扬袖,也唱了这句戏文,将身子最终躺平:"有梦且梦有醉且醉吧韩大爷,还管它什么真不真心。"。
4.老婆婆目不识丁,但歌仔戏文却可全本地背诵。
5.从等、靠、要到找市场,我省改制单位活力迸发,艺术生产力空前释放,新体制、新机制催生连台好戏,文化精品层出不穷,文化活动名扬海内外。
6.鲁迅文字的质地风格虽然变化万千,纵是匕首投枪的文字,按陈丹青的眼光来看,“多数是先生只当好玩写写的”,叫做“游戏文章”。
7.没有外出活动的时候,他每天六点即起,简单的晨练过后,就开始忙活了,“练毛笔字、背千家诗、写戏文、画点漫画”。
8.freitas相信,逢场作戏文化可以得以改变。
9.“南戏”语义最初含有贬义,是元人以统治中心自居而对宋代以降戏文的贬称。
10.另据明代郎瑛的《七修类稿·辨证五·东窗事犯》载“岳武穆戏文《何立闹酆都》,世皆以为假设之事,乃为武穆泄冤也。
戏文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