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引对
yǐn duì

【拼音】:yǐn duì

【注音】:一ㄣˇㄉㄨㄟˋ

【结构】:引(左右结构)对(左右结构)

【简体】:引对

【繁体】:引對

字义分解
引对的解释
词语解释
谓皇帝召见臣僚询问对答。引对[yǐnduì]⒈谓皇帝召见臣僚询问对答。
引证解释
⒈谓皇帝召见臣僚询问对答。引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颖悟》:“即日闻奏,恩命引对。”宋陆游《福建到任谢表》:“首蒙引对,面锡殊科。”
网络解释
引对引对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ǐndu,意思是皇帝召见臣僚询问对答。
综合释义
谓皇帝召见臣僚询问对答。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颖悟》:“即日闻奏,恩命引对。”宋陆游《福建到任谢表》:“首蒙引对,面锡殊科。”引对[yǐnduì]皇帝召见臣子使之对答。《宋史.卷二四.高宗本纪一》:「未经上殿臣僚,令三省审察,然后引对。」宋.陆游〈福建到任谢表〉:「首蒙引对,面锡殊科。」
网友释义
引对:yǐnduì谓皇帝召见臣僚询问对答。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颖悟》:“即日闻奏,恩命引对。”宋陆游《福建到任谢表》:“首蒙引对,面锡殊科。”
汉语大词典
谓皇帝召见臣僚询问对答。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颖悟》:“即日闻奏,恩命引对。”宋陆游《福建到任谢表》:“首蒙引对,面锡殊科。”
国语辞典
皇帝召见臣子使之对答。引对[yǐnduì]⒈皇帝召见臣子使之对答。引《宋史·卷二四·高宗本纪一》:「未经上殿臣僚,令三省审察,然后引对。」宋·陆游〈福建到任谢表〉:「首蒙引对,面锡殊科。」
辞典修订版
皇帝召见臣子使之对答。《宋史.卷二四.高宗本纪一》:「未经上殿臣僚,令三省审察,然后引对。」宋.陆游〈福建到任谢表〉:「首蒙引对,面锡殊科。」
其他释义
1.谓皇帝召见臣僚询问对答。
引对造句
1.戏曲对这样的大人物影响尚且召引,对老百姓就不用说了。
2.喜欢就是想吸引对方,哪怕有点可笑;爱就是想保护对方,哪怕有点可悲。
3.我们永远不要期待别人的拯救,只有自己才能升华自己。自己已准备好了多少容量,方能吸引对等的人与我们相遇,否则再美好的人出现、再动人的事情降临身边,我们也没有能量去理解与珍惜,终将擦肩而过。
4.有时侯,人的思维被一种潜意识牵引,对方有多牛,我就要有多牛,这何尝不是一种愚钝,有时候我们回过头来,运用智慧,只要一点巧力,变便可战胜对方。 
5.目的评价上颌快速扩弓矫治器联合垂直颏兜牵引对牙面结构的影响。
6.南宋庆元初,曾从龙任晋江县学教谕,庆元五年殿试时,他旁征博引,对答如流,宋宁宗赞不绝口,点其为状元。
7.本文将从修辞学的角度,旁征博引,对该文进行逐字、逐句、逐段地详尽分析,以期对读者阅读和鉴赏该文提供助益。
8.在苏州掌教周士骐协助下,摘引诸经要旨,译成《修真蒙引》,对穆斯林日常宗教生活涉及的教法礼仪无不浅释,康熙十一年刊印。
9.真正的缘,不只是那瞬间吸引对方的眼光,而是对方熟悉你后依然是欣赏你,不只是初次的见面就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而是在历尽沧桑后去发出"认识你真好"的心里话,真正的缘,不是来的早,而是来了以后不再走。
10.蜜月时吸引对方的是身体,而婚姻要想长久的话,依靠的是两颗心的相吸。
引对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