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举人
jǔ rén

【拼音】:jǔ rén

【注音】:ㄐㄨˇㄖㄣˊ

【词性】:名词。

【结构】:举(上下结构)人(独体结构)

【简体】:举人

【繁体】:舉人

字义分解
举人的解释
词语解释
举人jǔrén。(1)汉代取士人不用考试,令郡国的守相推荐到中央;明清两代称乡试考取的人。举人[jǔrén]⒈汉代取士人不用考试,令郡国的守相推荐到中央;明清两代称乡试考取的人。英asuccessfulcandidateintheimperialexaminationsattheprovinciallevelintheMingandQingdynasties;
基础解释
(名)明清两代称乡试考取的人。
引证解释
⒈推举,选拔人才。亦指所举之人材。引《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后汉书·章帝纪》:“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甽亩,不繫阀閲。”⒉隋、唐、宋三代,被地方推举而赴京都应科举考试者。引唐白居易《早送举人入试》诗:“夙驾送举人,东方犹未明。”⒊明清两代称乡试录取者。引《儒林外史》第二回:“那王举人也不谦让,从人摆了一条凳子,就在上首坐了。”丰子恺《缘缘堂随笔·姓》:“在石门湾里,姓丰的只有我们一家,而中举人的也只有我父亲一人。”
网络解释
举人(科举考试中试者)举人是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唐、宋时有进士科,凡应科目经有司贡举者,通谓之举人。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亦称为大会状、大春元。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雅称则为孝廉。
综合释义
推举,选拔人才。亦指所举之人材。《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后汉书·章帝纪》:“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甽亩,不繫阀閲。”隋、唐、宋三代,被地方推举而赴京都应科举考试者。唐白居易《早送举人入试》诗:“夙驾送举人,东方犹未明。”明清两代称乡试录取者。《儒林外史》第二回:“那王举人也不谦让,从人摆了一条凳子,就在上首坐了。”丰子恺《缘缘堂随笔·姓》:“在石门湾里,姓丰的只有我们一家,而中举人的也只有我父亲一人。”
汉语大词典
(1).推举,选拔人才。亦指所举之人材。《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后汉书·章帝纪》:“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圳亩,不系阀阅。”(2).隋、唐、宋三代,被地方推举而赴京都应科举考试者。唐白居易《早送举人入试》诗:“夙驾送举人,东方犹未明。”(3).明清两代称乡试录取者。《儒林外史》第二回:“那王举人也不谦让,从人摆了一条凳子,就在上首坐了。”丰子恺《缘缘堂随笔·姓》:“在石门湾里,姓丰的只有我们一家,而中举人的也只有我父亲一人。”
国语辞典
把人抱举起来。举人[jǔrén]⒈把人抱举起来。引《山海经·西山经》:「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人面蛇尾,是好举人。」⒉举用人才。引《左传·文公三年》:「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为君也,举人之周也。」《吕氏春秋·孝行览·遇合》:「凡举人之本,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功。」⒊汉代取士用人无考试之法,皆令郡国守相荐举,被荐举者称为「举人」。唐、宋时称可以应进士考试的人为「举人」;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
辞典修订版
把人抱举起来。《山海经.西山经》:「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人面蛇尾,是好举人。」举用人才。《左传.文公三年》:「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为君也,举人之周也。」《吕氏春秋.孝行览.遇合》:「凡举人之本,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功。」汉代取士用人无考试之法,皆令郡国守相荐举,被荐举者称为「举人」。唐、宋时称可以应进士考试的人为「举人」;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也称为「大会状」、「大春元」。
辞典简编版
汉代由郡守荐举为官的人称为「举人」。唐、宋时称可以应进士考试的人为「举人」;至明、清则称中乡试的人为「举人」。 【造句】举人如果顺利通过会试、殿试,即成为进士。 △大会状、大春元
其他释义
明清两代称乡试考取的人。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举人造句
1.不知沈举人用这么大的代价换回的是否就是哀家梨。
2.秦淮河水静淌,夹岸闾阎扑地,舞榭歌台,桃红柳绿,笑声欢举,人潮行动如流。
3.杨乃武革去举人的御批已下,知府陈鲁便动大刑,杨乃武熬刑不过,只得承认与小白菜因奸谋毒之事。 
4.此时杨乃武革去举人的御批已下,知府陈鲁便动用大刑,杨乃武熬刑不过,只得承认与小白菜因奸谋毒之事。
5.许仲博四岁入学堂,苦熬十余年,在十六岁时中了秀才,次年中举人,但在十八岁时母亲病重溘然长逝,许仲博孤苦无依,一时彷徨无措。
6.晴天霹雳!他穿越了!雷电交加!他的姥爷叫忠贤,姓魏!还好,他不用念八股就能中秀才,还能中举人,还能中进士!他只要对贪官说“知道我姥爷是谁不?”。
7.即使如伊秉绶、包世臣、何绍基、郑板桥、赵之谦等“逃出”馆阁体诸人,都是举人、进士出身,都曾是馆阁体中人。
8.副榜是明清考试中的一种附加榜示,亦称备榜,即于录取正卷外另取若干名,以后还需要考举人。 
9.医生到山上采了一种花苞回来,让秦举人服用。
10.官报厅在学士府的正南面,两边的木板墙上就贴满了当时的捷报,有中举人的捷报,有中头等状元的,也有中进士第四名的捷报。
举人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