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足弓
zú gōng

【拼音】:zú gōng

【注音】:ㄗㄨˊㄍㄨㄥ

【结构】:足(上下结构)弓(独体结构)

【简体】:足弓

【繁体】:足弓

字义分解
足弓的解释
词语解释
缠足。足缠后如弓状,故称。足弓[zúgōng]⒈缠足。足缠后如弓状,故称。
引证解释
⒈缠足。足缠后如弓状,故称。引清俞正燮《癸巳类稿·书<旧唐书·舆服志>后》:“《开元礼》云,皇后正旦,冬至,受外命妇朝贺,西阶下脱舄升。其会仪,设脱舄席於东西阶下;脱舄升,酒行毕,降纳舄,是脱去复下履也。迨后妇人足弓於南唐,渐成风俗。”
网络解释
足弓足的跗骨,蹠骨借韧带、肌腱共同组成的一个凸向上方的弓形结构。足弓可分为前后方向的纵弓和内外方向的横弓。纵弓又可分为内侧纵弓和外侧纵弓。内侧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三块楔骨及第1~3蹠骨构成。此弓较高,有较大的弹性,故又称弹性足弓,起缓冲震荡的作用。外侧纵弓由跟骨、骰骨及第4、5蹠骨构成。此弓较低,弹性较差,主要与维持身体直立姿势有关,故又称支持弓。弓横弓由三块楔骨、骰骨及蹠骨的后部构成。
综合释义
缠足。足缠后如弓状,故称。清俞正燮《癸巳类稿·书<旧唐书·舆服志>后》:“《开元礼》云,皇后正旦,冬至,受外命妇朝贺,西阶下脱舄升。其会仪,设脱舄席於东西阶下;脱舄升,酒行毕,降纳舄,是脱去复下履也。迨后妇人足弓於南唐,渐成风俗。”足弓[zúgōng]解剖学名词。足骨侧面从后而前之顺序为:跟骨、距骨、跖骨以及趾骨等,由坚固韧带和肌腱等连结而成。上方凸出型的弓,形成足弓。足弓包括:外侧纵足弓、内侧纵足弓以及横足弓等三种。从小腿传下来的体重则平均由此三点分散。有完成走路和跑步时体重移动和抓地力效率的重要任务。纵足弓减少,形成扁平足。足弓增强,则形成高足弓。横足弓如足骨排列不当,则跖骨头下沈或与地面接触增强,韧带、肌肉以及神经等,紧张而感到疼痛,形成开张足。不过如果不是天生的纵足弓平坦,横足弓是不可能有下沈现象的。
汉语大词典
缠足。足缠后如弓状,故称。清俞正燮《癸巳类稿·书〈旧唐书·舆服志〉后》:“《开元礼》云,皇后正旦,冬至,受外命妇朝贺,西阶下脱舄升。其会仪,设脱舄席于东西阶下;脱舄升,酒行毕,降纳舄,是脱去复下履也。迨后妇人足弓于南唐,渐成风俗。”
其他释义
1.缠足。足缠后如弓状,故称。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足弓造句
1.手术见镫骨头在颈部与足弓脱离,足板活动,镫骨苍白。
2.这样的脚印通常看起来像是你的脚踵和前脚掌几乎没有连接起来,这说明你是高足弓,有可能需要一双有足够缓冲的鞋。
3.如果你足弓过高,就要远离那些在足弓处完全没有支撑或支撑甚微的高跟鞋。
4.这个骨头也说明南方古猿已经抛弃了猿所具有的用于攀爬树枝的柔韧的足中段结构,由于足弓结构的出现,直立行走变得更有效率。
5.搭配减震鞋的跑步者通常具有普通或者高足弓
6.假如你足弓过高并且没有失掉足够的支持,能够会得足底筋膜炎、跟部安慰和脚掌疼痛。
7.扁平足:先天性或后天性足纵弓平坦的一种外科病。足和足跟向外侧旋转,足弓消失,形成八字脚。
8.大多数人字拖都太平,太薄以及太露,这些会让脚部直接暴露在外面,并没有足弓鞋衬或者鞋垫。
9.脚踝圈从脚踝上方的胫骨底部起,向下到脚根后部,沿着脚底向前,然后向上穿行足弓再回到胫骨的前部。
10.他们还需要鞋提供额外缓冲来适应他们的高足弓
足弓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