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通政司
tōng zhèng sī

【拼音】:tōng zhèng sī

【注音】:ㄊㄨㄥㄓㄥˋㄙ

【结构】:通(半包围结构)政(左右结构)司(半包围结构)

【简体】:通政司

【繁体】:通政司

字义分解
通政司的解释
词语解释
明清时收受﹑检查内外奏章和申诉文书的中央机构。其长官为通政使。通政司[tōngzhèngsī]⒈明清时收受、检查内外奏章和申诉文书的中央机构。其长官为通政使。
引证解释
⒈明清时收受、检查内外奏章和申诉文书的中央机构。其长官为通政使。引《明史·职官志二》:“通政使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明史·职官志二》:“通政使司。通政使一人,左、右通政各一人,誊黄右通政一人。”清孔尚任《桃花扇·拜坛》:“寧南侯左良玉有本章一道,封投通政司;这是内阁揭帖,送来过目。”《儒林外史》第七回:“二位官府封了五钱银子,又写了一封荐书,荐在那新升通政司范大人家。”亦省称“通政”。康有为等《上皇帝第二书》:“通政准百僚奏事,以开言路。”郑观应《盛世危言·汰冗》:“其京官则太常、光禄、鸿臚可统於礼部,大理可併於刑部,太僕可併於兵部,通政可併於察院,其餘额外冗官皆可裁汰。”
网络解释
通政司通政司,官署名。明代始设“通政使司”,简称“通政司”,其长官为“通政使”。清代沿置,掌内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俗称“银台”。
综合释义
明清时收受、检查内外奏章和申诉文书的中央机构。其长官为通政使。《明史·职官志二》:“通政使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明史·职官志二》:“通政使司。通政使一人,左、右通政各一人,誊黄右通政一人。”清孔尚任《桃花扇·拜坛》:“寧南侯左良玉有本章一道,封投通政司;这是内阁揭帖,送来过目。”《儒林外史》第七回:“二位官府封了五钱银子,又写了一封荐书,荐在那新升通政司范大人家。”亦省称“通政”。康有为等《上皇帝第二书》:“通政准百僚奏事,以开言路。”郑观应《盛世危言·汰冗》:“其京官则太常、光禄、鸿臚可统於礼部,大理可併於刑部,太僕可併於兵部,通政可併於察院,其餘额外冗官皆可裁汰。”职官名。明、清时置,掌内外章疏,臣民密封申诉之事。《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便把教养的事,细细做了十策。又写了一道『恳求恩赐还山』的本,从通政司送了进去。」也称为「银台」。
汉语大词典
明清时收受、检查内外奏章和申诉文书的中央机构。其长官为通政使。《明史·职官志二》:“通政使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明史·职官志二》:“通政使司。通政使一人,左、右通政各一人,誊黄右通政一人。”清孔尚任《桃花扇·拜坛》:“宁南侯左良玉有本章一道,封投通政司;这是内阁揭帖,送来过目。”《儒林外史》第七回:“二位官府封了五钱银子,又写了一封荐书,荐在那新升通政司范大人家。”亦省称“通政”。康有为等《上皇帝第二书》:“通政准百僚奏事,以开言路。”郑观应《盛世危言·汰冗》:“其京官则太常、光禄、鸿胪可统于礼部,大理可并于刑部,太仆可并于兵部,通政可并于察院,其馀额外冗官皆可裁汰。”
国语辞典
职官名。明、清时置,掌内外章疏,臣民密封申诉之事。通政司[tōngzhèngsī]⒈职官名。明、清时置,掌内外章疏,臣民密封申诉之事。引《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便把教养的事,细细做了十策。又写了一道『恳求恩赐还山』的本,从通政司送了进去。」德语Amt,dasdieDenkschriftenderProvinzdemStaatsrateinreicht(Eig,Pol)​
辞典修订版
职官名。明、清时置,掌内外章疏,臣民密封申诉之事。《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便把教养的事,细细做了十策。又写了一道『恳求恩赐还山』的本,从通政司送了进去。」也称为「银台」。
其他释义
1.明清时收受﹑检查内外奏章和申诉文书的中央机构。其长官为通政使。
通政司造句
1.其余掌院学士、宗人府、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国子监、鸾仪衙门诸缺额,未暇细数。
2.四奏曹,管理政府一切章奏,略如唐代的枢密院,明代的通政司
3.直诉制度自周朝便开始存在,直到清朝所谓的“京控”,即“赴都察院、通政司、步军统领衙门呈诉”。
4.曹寅亦是,除了明面上的江宁织造府的正五品官外,还是通政司的主官通政使,正三品。
5.而弹劾严嵩的正是通政司使兼工部侍郎赵文华,他是严嵩的干儿子,正宗的严党成员。
6.老韩,通政司传来的奏本今后一率从西角门收。
7.宗人府、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国子监、鸾仪衙门诸缺额,未暇细数。
8.曹寅亦是,除了明面上的江宁织造府的正五品官外,还是通政司的主官通政使,正三品。(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360840/)
9.其余掌院学士、宗人府、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国子监、鸾仪衙门诸缺额,未暇细数。[www.chazidian.com/zj-360840/造句网]
10.曹寅亦是,除了明面上的江宁织造府的正五品官外,还是通政司的主官通政使,正三品。【https://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通政司造句】
通政司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