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谪臣
zhé chén

【拼音】:zhé chén

【注音】:ㄓㄜˊㄔㄣˊ

【结构】:谪(左右结构)臣(独体结构)

【繁体】:謫臣

字义分解
谪臣的解释
词语解释
古代指被贬谪流放的大臣。谪臣[zhéchén]⒈古代指被贬谪流放的大臣。
引证解释
⒈古代指被贬谪流放的大臣。引唐沉亚之《郢州修明真斋词》:“明真大斋主朝请大夫守郢州刺史李祥,与謫臣、郡客、将吏等,顿首稽首再啟词於虚无自然元始天尊无极大道太上老君。”王闿运《到广州与妇书》:“耳口相传,自为眩惑,致使衣带之水与吕梁齐险,祷求謫臣而使君废祀。”
网络解释
谪臣谪臣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échén,古代指被贬谪流放的大臣。
综合释义
古代指被贬谪流放的大臣。唐沉亚之《郢州修明真斋词》:“明真大斋主朝请大夫守郢州刺史李祥,与謫臣、郡客、将吏等,顿首稽首再啟词於虚无自然元始天尊无极大道太上老君。”王闿运《到广州与妇书》:“耳口相传,自为眩惑,致使衣带之水与吕梁齐险,祷求謫臣而使君废祀。”
网友释义
【词目】谪臣【拼音】zhéchén【注音】ㄓㄜˊㄔㄣˊ【释义】古代指被贬谪流放的大臣。唐沈亚之《郢州修明真斋词》:“明真大斋主朝请大夫守郢州刺史李祥,与谪臣、郡客、将吏等,顿首稽首再启词於虚无自然元始天尊无极大道太上老君。”明谈迁《国榷》:“五月初九日辛巳,御史袁可立请录谪臣,不许,夺岁俸。”王闿运《到广州与妇书》:“耳口相传,自为眩惑,致使衣带之水与吕梁齐险,祷求谪臣而使君废祀。”
汉语大词典
古代指被贬谪流放的大臣。唐沈亚之《郢州修明真斋词》:“明真大斋主朝请大夫守郢州刺史李祥,与谪臣、郡客、将吏等,顿首稽首再启词于虚无自然元始天尊无极大道太上老君。”王闿运《到广州与妇书》:“耳口相传,自为眩惑,致使衣带之水与吕梁齐险,祷求谪臣而使君废祀。”
其他释义
1.古代指被贬谪流放的大臣。
谪臣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