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1.叛逆之徒。丑徒[chǒutú]⒈叛逆之徒。
基础解释
叛逆之徒。
引证解释
⒈叛逆之徒。引《宋书·礼志三》:“其义宣为逆,未经同告。舆驾将发,丑徒冰消。”《新唐书·元结传》:“往年逆贼,东穷海,南淮汉,西抵函秦,北彻幽都,丑徒狼扈在四方者几百万。”清赵翼《题<褒忠录>》诗:“大吏以县为邻壑,丑徒视城作外府。”
网络解释
丑徒chǒutúㄔㄡˇㄊㄨˊ丑徒(丑徒)
综合释义
叛逆之徒。《宋书·礼志三》:“其义宣为逆,未经同告。舆驾将发,丑徒冰消。”《新唐书·元结传》:“往年逆贼,东穷海,南淮汉,西抵函秦,北彻幽都,丑徒狼扈在四方者几百万。”清赵翼《题<褒忠录>》诗:“大吏以县为邻壑,丑徒视城作外府。”
网友释义
chǒutúㄔㄡˇㄊㄨˊ丑徒(丑徒)叛逆之徒。《宋书·礼志三》:“其义宣为逆,未经同告。舆驾将发,丑徒冰消。”《新唐书·元结传》:“往年逆贼,东穷海,南淮汉,西抵函秦,北彻幽都,丑徒狼扈在四方者几百万。”清赵翼《题》诗:“大吏以县为邻壑,丑徒视城作外府。
汉语大词典
叛逆之徒。《宋书·礼志三》:“其义宣为逆,未经同告。舆驾将发,丑徒冰消。”《新唐书·元结传》:“往年逆贼,东穷海,南淮汉,西抵函秦,北彻幽都,丑徒狼扈在四方者几百万。”清赵翼《题〈褒忠录〉》诗:“大吏以县为邻壑,丑徒视城作外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