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聒聒
guō guō

【拼音】:guō guō

【简体】:聒聒

【繁体】:聒聒

字义分解
聒聒的解释
词语解释
多言喧扰貌。引申有愚而拒善自用之意。象声词。即聒聒儿。聒聒[guōguō]⒈多言喧扰貌。引申有愚而拒善自用之意。⒉象声词。⒊即聒聒儿。
引证解释
⒈多言喧扰貌。引申有愚而拒善自用之意。引《书·盘庚上》:“今汝聒聒,起信险肤,予弗知乃所讼。”孔传:“聒聒,无知之貌。”陆德明释文:“马及《説文》皆云拒善自用之意。”明唐寅《醉时歌》:“几番死兮几番活,大梦无凭閒聒聒;都是自家心念生,无念无生即解脱。”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秀姑》:“路上又遇一失路人,再三求住,聒聒不休。”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藉言天然,则禘祫海藻,享祧蝯蜼,六洲之氓,五色之种,谁非出於一本?而何必为是聒聒者邪?”⒉象声词。引唐皇甫冉《杂言月洲歌送赵冽还襄阳》:“流聒聒兮湍与瀨,草青青兮春更秋。”宋欧阳修《归田四时乐春夏》诗之一:“鸣鳩聒聒屋上啄,布穀翩翩桑下飞。”《西游记》第十三回:“疏林内山禽聒聒,庄门外细犬嘹嘹。”康濯《东方红》第十二章五:“人丛中爆发出了聒聒不停的掌声。整个会场接着更喧腾的宛如烧起了大火。”⒊即聒聒儿。参见“聒聒儿”。引明袁宏道《畜促织》:“又有一种,似蚱蜢而身肥大,京师人谓之聒聒,亦捕养之。南人谓之纺线娘。”
网络解释
聒聒聒聒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持续嘈杂,使人厌烦。
综合释义
多言喧扰貌。引申有愚而拒善自用之意。《书·盘庚上》:“今汝聒聒,起信险肤,予弗知乃所讼。”孔传:“聒聒,无知之貌。”陆德明释文:“马及《説文》皆云拒善自用之意。”明唐寅《醉时歌》:“几番死兮几番活,大梦无凭閒聒聒;都是自家心念生,无念无生即解脱。”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秀姑》:“路上又遇一失路人,再三求住,聒聒不休。”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藉言天然,则禘祫海藻,享祧蝯蜼,六洲之氓,五色之种,谁非出於一本?而何必为是聒聒者邪?”象声词。唐皇甫冉《杂言月洲歌送赵冽还襄阳》:“流聒聒兮湍与瀨,草青青兮春更秋。”宋欧阳修《归田四时乐春夏》诗之一:“鸣鳩聒聒屋上啄,布穀翩翩桑下飞。”《西游记》第十三回:“疏林内山禽聒聒,庄门外细犬嘹嘹。”康濯《东方红》第十二章五:“人丛中爆发出了聒聒不停的掌声。整个会场接着更喧腾的宛如烧起了大火。”即聒聒儿。明袁宏道《畜促织》:“又有一种,似蚱蜢而身肥大,京师人谓之聒聒,亦捕养之。南人谓之纺线娘。”参见“聒聒儿”。聒聒[guōguō]形容喧噪的声音。宋.欧阳修〈鸣鸠〉诗:「日长思睡不可得,遭尔聒聒何时停?」无知的样子。《书经.盘庚上》:「今汝聒聒,起信俭肤,予弗知乃所讼。」
汉语大词典
(1).多言喧扰貌。引申有愚而拒善自用之意。《书·盘庚上》:“今汝聒聒,起信险肤,予弗知乃所讼。”孔传:“聒聒,无知之貌。”陆德明释文:“马及《说文》皆云拒善自用之意。”明唐寅《醉时歌》:“几番死兮几番活,大梦无凭閒聒聒;都是自家心念生,无念无生即解脱。”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秀姑》:“路上又遇一失路人,再三求住,聒聒不休。”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藉言天然,则禘祫海藻,享祧猿蜼,六洲之氓,五色之种,谁非出于一本?而何必为是聒聒者邪?”(2).象声词。唐皇甫冉《杂言月洲歌送赵冽还襄阳》:“流聒聒兮湍与濑,草青青兮春更秋。”宋欧阳修《归田四时乐春夏》诗之一:“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西游记》第十三回:“疏林内山禽聒聒,庄门外细犬嘹嘹。”康濯《东方红》第十二章五:“人丛中爆发出了聒聒不停的掌声。整个会场接着更喧腾的宛如烧起了大火。”(3).即聒聒儿。明袁宏道《畜促织》:“又有一种,似蚱蜢而身肥大,京师人谓之聒聒,亦捕养之。南人谓之纺线娘。”参见“聒聒儿”。
国语辞典
形容喧噪的声音。聒聒[guāguā]⒈形容喧噪的声音。引宋·欧阳修〈鸣鸠〉诗:「日长思睡不可得,遭尔聒聒何时停?」⒉无知的样子。引《书经·盘庚上》:「今汝聒聒,起信俭肤,予弗知乃所讼。」
辞典修订版
形容喧噪的声音。宋.欧阳修〈鸣鸠〉诗:「日长思睡不可得,遭尔聒聒何时停?」无知的样子。《书经.盘庚上》:「今汝聒聒,起信俭肤,予弗知乃所讼。」
其他释义
1.多言喧扰貌。引申有愚而拒善自用之意。2.象声词。3.即聒聒儿。
聒聒造句
1.沈良懒得理睬这蝼蚁,但这蝼蚁聒聒噪噪实在是有些扰人。
2.连葫芦都扭扭捏捏着一脸梦幻般的桃红,如春天的猫咪,在俺耳边聒聒噪噪,左右不过是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
3.这么大的府邸,得多少人收拾,喂鱼的,养花的,聒聒噪噪,让人没法清净。
4.鸟有反舌者,自古比才人。时气一朝迁,此舌竟不伸。众鸟莫不然,更鸣以存身。如何能言土,聒聒无止辰。
5.睡在地下了,也没有什么不好,至少可以避开人世间的聒聒噪噪。
6.对于杜洛埃絮絮聒聒的热情表白,她只注意听了和她有关的那一部分,至于他对拥有嘉莉的得意吹嘘,她就没有心思去听了。
7.十四岁上,卖与省城一个老乡宦为妾,韩氏嫌那乡宦老了,只管激激聒聒不安本分。
聒聒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