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1.亦作'僧纳'。2.僧衣。3.指穿衲衣为僧。僧纳[sēngnà]⒈见“僧衲”。
引证解释
⒈见“僧衲”。
汉语大词典
见“僧衲”。《汉语大词典》:僧衲 拼音:sēngnà亦作“僧纳”。(1).僧衣。宋郭彖《睽车志》卷一:“俄有一人荷插,负芋栗自外归,被发,体皆黄毛,衣故败僧衲,直入坐土榻。”(2).指穿衲衣为僧。清冯登府《金石综例》卷二:“金京兆府《重修府学记》:‘僧纳四十六。’王氏昶曰:‘纳即衲字,不云僧腊而云僧纳,谓其著衲衣四十六年也。’”
其他解释
着衲衣为僧人也。清、冯登府《金石综例》:「《京兆府重修府学记》:『僧纳四十六。』王氏昶曰:『纳即衲字,不云僧腊,而云僧纳,谓其着衲衣四十六年也。』。」
其他释义
1.见'僧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