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安史之乱
ān shǐ zhī luàn

【拼音】:ān shǐ zhī luàn

【注音】:ㄢㄕˇㄓㄌㄨㄢˋ

【简体】:安史之乱

【繁体】:安史之亂

字义分解
安史之乱的解释
词语解释
唐代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公元755年冬,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攻占洛阳,次年称帝,入长安,并遣部将史思明占河北广大地区。玄宗逃往四川,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帝位。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唐将郭子仪等收复长安、洛阳。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燕帝,克洛阳,不久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唐军屡败叛军,763年史朝义被迫自杀。历时七年的叛乱被平息,唐朝由此转衰。安史之乱[ānshǐzhīluàn]⒈唐代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公元755年冬,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攻占洛阳,次年称帝,入长安,并遣部将史思明占河北广大地区。玄宗逃往四川,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帝位。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唐将郭子仪等收复长安、洛阳。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燕帝,克洛阳,不久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唐军屡败叛军,763年史朝义被迫自杀。历时七年的叛乱被平息,唐朝由此转衰。
基础解释
唐代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
网络解释
安史之乱(战争)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汉语大词典
唐代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公元755年冬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攻占洛阳次年称帝入长安并遣部将史思明占河北广大地区。玄宗逃往四川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帝位。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唐将郭子仪等收复长安、洛阳。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燕帝克洛阳不久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唐军屡败叛军763年史朝义被迫自杀。历时七年的叛乱被平息唐朝由此转衰。
国语辞典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于范阳起兵造反,陷两京,玄宗逃往四川。禄山死,子庆绪继之;庆绪死,史思明继之;思明死,子朝义继之,至代宗广德元年,其乱始被郭子仪、李光弼等敉平,历时九年,史称为「安史之乱」。也作「天宝之乱」。安史之乱[ānshǐzhīluàn]⒈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于范阳起兵造反,陷两京,玄宗逃往四川。禄山死,子庆绪继之;庆绪死,史思明继之;思明死,子朝义继之,至代宗广德元年,其乱始被郭子仪、李光弼等敉平,历时九年,史称为「安史之乱」。也作「天宝之乱」。
近反义词
反义词
安史之乱造句
1.此后安史之乱爆发,东都洛阳沦陷,安禄山的军队向长安皇宫步步逼近。
2.安史之乱后,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最终使唐朝走向了灭亡。
3.再如唐代名将高仙芝、封常清,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受命扼守潼关,针对叛军兵锋甚锐、来势凶猛的实情,持重待机,坚壁不战。
4.但唐朝真的是很包容,后来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李光弼”。
5.学子李正宏穿越重生回到唐朝,成了唐玄宗的太子李瑛,且看深知历史走向的他,如何执掌盛唐这艘艨艟巨舰,平“安史之乱”。
6.安史之乱中,杜甫四处漂泊,穷愁潦倒。
7.我盛赞汉武帝以公主和亲匈奴,而换来的暂安,我痛恶商纣王因妲己而误国,我鄙视唐玄宗李隆基对杨玉环家族的偏幸,而至造成安史之乱
8.安史之乱前夕的长安,如此浮华却缺乏真正的伟大!名来利往,人们的欲望在金色的王朝中起伏,于是,人类变的反倒比鬼怪更加危险。
9.有道是,乱世用重典,自安史之乱起,唐史中有了不少凌迟记录。
10.安史之乱后,杜甫流离转徙,到达成都,高适立即从彭州寄诗问讯。
安史之乱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