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一隅之见
yī yú zhī jiàn

【拼音】:yī yú zhī jiàn

【简体】:一隅之见

【繁体】:一隅之見

字义分解
一隅之见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片面的见解。一隅之见[yīyúzhījiàn]⒈片面的见解。
基础解释
指片面的见解。
引证解释
⒈ 片面的见解。引: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认定以为道止如此。”清载泽《奏请宣布立宪密摺》:“若守一隅之见,为拘挛之语,不为国家建万年久长之祚,而为满人谋一身一家之私,则亦不权轻重,不审大小之甚矣。”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六章:“启翁!你说,这不是一隅之见么?”⒈片面的见解。引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认定以为道止如此。”清载泽《奏请宣布立宪密摺》:“若守一隅之见,为拘挛之语,不为国家建万年久长之祚,而为满人谋一身一家之私,则亦不权轻重,不审大小之甚矣。”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六章:“启翁!你说,这不是一隅之见么?”
综合释义
见:见解。偏于一方面的见解。人但各以其~,认定以为道止如此。◎明·王守仁《语录一》
汉语大词典
片面的见解。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认定以为道止如此。”清载泽《奏请宣布立宪密摺》:“若守一隅之见,为拘挛之语,不为国家建万年久长之祚,而为满人谋一身一家之私,则亦不权轻重,不审大小之甚矣。”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六章:“启翁!你说,这不是一隅之见么?”
国语辞典
⒈ 比喻片面偏颇的见解。引:《清史稿·卷二三九·沈文奎传》:「此一隅之见,偏而不全。」一隅之见[yīyúzhījiàn]⒈比喻片面偏颇的见解。引《清史稿·卷二三九·沈文奎传》:「此一隅之见,偏而不全。」成语解释一隅之见
辞典修订版
比喻片面偏颇的见解。《清史稿.卷二三九.沈文奎传》:「此一隅之见,偏而不全。」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比喻片面偏颇的见解。清史稿˙卷二三九˙沈文奎传:此一隅之见,偏而不全。
其他释义
见:见解。偏于一方面的见解。
出处
明·王守仁《传习录》:“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认定以为道止如此。”
近反义词
一隅之见造句
1.由于以谐音双关法阐释兴义是一种新的尝试,本文所释例诗又不局限于风雅之诗,又关涉到汉魏古诗,笔者很难保证一隅之见没有纰漏,如有不妥当处,还请方家不吝赐教。
2.要不是他一隅之见,人们根本就不知她的用意。
3.经过前期一阶段的试点工作,人民监督员制度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本文对这一制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思考的基础上,试从基层院试点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一隅之见
4.布洛赫认为,惟有总体的历史才是真历史,历史研究不容画地为牢,若囿于一隅之见,只能得出片面的结论。
5.这些都是一隅之见,有失偏颇,没有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本质特征。
6.应该是散文的基本写作路不以上只是笔者对散文艺术形象的一隅之见,还需有识之上进一步多方探索。
7.傅斯年强调科学的研究,要与国际一致,不能囿于一隅之见,不能自外于国际学术发展的大潮。
8.本文执一隅之见,求教于大方之家。
9.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认定,以为道止如此,所以不同。
10.本文即以台湾同行的经验,并结合个人对学术论文研读与历史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考察,提供一隅之见
一隅之见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单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