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户税
hù shuì

【拼音】:hù shuì

【注音】:ㄏㄨˋㄕㄨㄟˋ

【结构】:户(独体结构)税(左右结构)

【繁体】:戶稅

字义分解
户税的解释
词语解释
按户征收的赋税。户税[hùshuì]⒈按户征收的赋税。汉代除收人口税外,每户每年须出户赋二百钱。汉末曹操平袁绍,定每户征收绢二匹、绵二斤。北魏献文帝按民户资产多寡征税,唐宋亦采用之。
引证解释
⒈按户征收的赋税。汉代除收人口税外,每户每年须出户赋二百钱。汉末曹操平袁绍,定每户征收绢二匹、绵二斤。北魏献文帝按民户资产多寡征税,唐宋亦采用之。参阅《文献通考·田赋三》。引《新唐书·懿宗纪》:“﹝咸通四年﹞七月……免安南户税、丁钱二岁。”《宋史·职官志二》:“户部分掌五案:一曰户税案,二曰上供案,三曰修造案,四曰麴案,五曰衣粮案。”
网络解释
户税户税亦称“户税钱”或“税钱”。以户为单位按资产征收的税。东汉曹操平袁绍,定每户征收绢2匹,绵2斤,为户税之始。晋武帝时,又增其赋,丁男之户,岁输绢3匹,绵3斤;女及次丁男为户者半输,称为户调。唐沿用户税名,武德六年(623年),令天下户按其资产分为3等。贞观九年(635年),将3等户中的每等更分为上、中、下,成为9等。户税已成为定制,三年一大税,每年一小税。
综合释义
按户征收的赋税。汉代除收人口税外,每户每年须出户赋二百钱。汉末曹操平袁绍,定每户征收绢二匹、绵二斤。北魏献文帝按民户资产多寡征税,唐宋亦采用之。《新唐书·懿宗纪》:“﹝咸通四年﹞七月……免安南户税、丁钱二岁。”《宋史·职官志二》:“户部分掌五案:一曰户税案,二曰上供案,三曰修造案,四曰麴案,五曰衣粮案。”参阅《文献通考·田赋三》。户税[hùshuì]按户征收的赋税。『代除收人口税外,每户每年须出户赋二百钱『末曹操平袁绍,定每户征收绢二匹﹑绵二斤。北魏献文帝按民户资产多寡征税,唐宋亦采用之。
汉语大词典
按户征收的赋税。汉代除收人口税外,每户每年须出户赋二百钱。汉末曹操平袁绍,定每户征收绢二匹、绵二斤。北魏献文帝按民户资产多寡征税,唐宋亦采用之。《新唐书·懿宗纪》:“﹝咸通四年﹞七月……免安南户税、丁钱二岁。”《宋史·职官志二》:“户部分掌五案:一曰户税案,二曰上供案,三曰修造案,四曰曲案,五曰衣粮案。”参阅《文献通考·田赋三》。
其他释义
1.按户征收的赋税。汉代除收人口税外,每户每年须出户赋二百钱。汉末曹操平袁绍,定每户征收绢二匹﹑绵二斤。北魏献文帝按民户资产多寡征税,唐宋亦采用之。
户税造句
1.宋朝沿用唐朝时期创制的两税制,即把田租、户税、力役都合并到田租一项里面,分夏秋两季征收,两税之外不得另征。
2.关于唐代的“地子”,中外学者也曾作过很多研究,大致有地租、地税、户税、义仓税等多说。
3.窗户税可以追溯到1696年,用转头堵住的窗洞就是今天英国许多早期建筑物的一个特色。比尔·布莱森[https://www。chazidian。com/zj-212112/造句网]
4.窗户税可以追溯到1696年,用转头堵住的窗洞就是今天英国许多早期建筑物的一个特色。比尔·布莱森(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
户税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