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中行
zhōng xíng

【拼音】:zhōng xíng

【简体】:中行

【繁体】:中行

字义分解
中行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行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泛指中庸之道。复姓。中列。中军。中等德行。唐·宋时,尚书省分六部为三行。以兵、吏及左右司为“前行”,刑、户为“中行”,工、礼为“后行”。见宋·王溥《唐会要·尚书省诸司上》。中行[zhōngxíng]⒈行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泛指中庸之道。复姓。中列。中军。中等德行。唐·宋时,尚书省分六部为三行。以兵、吏及左右司为“前行”,刑、户为“中行”,工、礼为“后行”。见宋·王溥《唐会要·尚书省诸司上》。
基础解释
行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泛指中庸之道。复姓。中列。中军。中等德行。唐·宋时,尚书省分六部为三行。以兵、吏及左右司为“前行”,刑、户为“中行”,工、礼为“后行”。见宋·王溥《唐会要•尚书省诸司上》。
引证解释
⒈ 行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引:《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⒉ 泛指中庸之道。引:清姚鼐《方侍庐先生墓志铭》:“先生默默,独守中行。”⒊ 中等德行。引:《荀子·子道》:“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篤,人之中行也。”⒋ 中军。参见“三行”。引:《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作三行以御狄,荀林父将中行。”《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范蠡在中行,左手提鼓,右手操枹而鼓之。”⒌ 中列。引:《吴子·励士》:“於是武侯设坐庙廷,为三行饗士大夫。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餚席器差减。”⒍ 唐宋时,尚书省分六部为三行。以兵、吏及左右司为“前行”,刑、户为“中行”,工、礼为“后行”。见宋王溥《唐会要·尚书省诸司上》。⒎ 复姓。汉有中行说。见《史记·匈奴列传》。⒈行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引《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⒉泛指中庸之道。引清姚鼐《方侍庐先生墓志铭》:“先生默默,独守中行。”⒊中等德行。引《荀子·子道》:“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篤,人之中行也。”⒋中军。参见“三行”。引《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作三行以御狄,荀林父将中行。”《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范蠡在中行,左手提鼓,右手操枹而鼓之。”⒌中列。引《吴子·励士》:“於是武侯设坐庙廷,为三行饗士大夫。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餚席器差减。”⒍唐宋时,尚书省分六部为三行。以兵、吏及左右司为“前行”,刑、户为“中行”,工、礼为“后行”。见宋王溥《唐会要·尚书省诸司上》。⒎复姓。汉有中行说。见《史记·匈奴列传》。
综合释义
行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泛指中庸之道。清姚鼐《方侍庐先生墓志铭》:“先生默默,独守中行。”中等德行。《荀子·子道》:“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篤,人之中行也。”中军。《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作三行以御狄,荀林父将中行。”《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范蠡在中行,左手提鼓,右手操枹而鼓之。”参见“三行”。中列。《吴子·励士》:“於是武侯设坐庙廷,为三行饗士大夫。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餚席器差减。”唐宋时,尚书省分六部为三行。以兵、吏及左右司为“前行”,刑、户为“中行”,工、礼为“后行”。见宋王溥《唐会要·尚书省诸司上》。复姓。汉有中行说。见《史记·匈奴列传》。中行[zhōngxíng]中庸之道。《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序》:「自后帝德稍衰,邪孽当朝,处子耿介,羞与卿相等列,至乃抗愤而不顾,多失其中行焉。」清.姚鼐〈方侍庐先生墓志铭〉:「先生默默,独守中行。」行止合乎中庸之道的人。《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中等的德行。《荀子.子道》:「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 
汉语大词典
(1).行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2).泛指中庸之道。清姚鼐《方侍庐先生墓志铭》:“先生默默,独守中行。”(3).中等德行。《荀子·子道》:“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1).中军。《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作三行以御狄,荀林父将中行。”《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范蠡在中行,左手提鼓,右手操枹而鼓之。”参见“三行”。(2).中列。《吴子·励士》:“于是武侯设坐庙廷,为三行飨士大夫。上功坐前行,肴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肴席器差减。”(3).唐宋时,尚书省分六部为三行。以兵、吏及左右司为“前行”,刑、户为“中行”,工、礼为“后行”。见宋王溥《唐会要·尚书省诸司上》。(4).复姓。汉有中行说。见《史记·匈奴列传》。
国语辞典
⒈ 中庸之道。引:《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序》:「自后帝德稍衰,邪孽当朝,处子耿介,羞与卿相等列,至乃抗愤而不顾,多失其中行焉。」清·姚鼐〈方侍庐先生墓志铭〉:「先生默默,独守中行。」⒉ 行止合乎中庸之道的人。引:《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⒊ 中等的德行。引:《荀子·子道》:「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中行[zhōngxìng]⒈中庸之道。引《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序》:「自后帝德稍衰,邪孽当朝,处子耿介,羞与卿相等列,至乃抗愤而不顾,多失其中行焉。」清·姚鼐〈方侍庐先生墓志铭〉:「先生默默,独守中行。」⒉行止合乎中庸之道的人。引《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⒊中等的德行。引《荀子·子道》:「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英语abbr.for中國銀行|中国银行[Zhong1guo2Yin2hang2]德语Zhongxing(Eig,Fam)​法语BankofChina
辞典修订版
中庸之道。《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序》:「自后帝德稍衰,邪孽当朝,处子耿介,羞与卿相等列,至乃抗愤而不顾,多失其中行焉。」清.姚鼐〈方侍庐先生墓志铭〉:「先生默默,独守中行。」行止合乎中庸之道的人。《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中等的德行。《荀子.子道》:「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 
其他释义
1.行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2.泛指中庸之道。3.中等德行。
中行造句
1.我梦见自己在隘巷中行走,一条狗在背后叫起来了。
2.大家都知道张爱玲的“成名要趁早”,而张中行显然也不是故意捱到八十岁才张牙舞爪,事实上,他一生都在偷偷写作,只要有机会就贼心不死。
3.一个人的心智若在仁爱中行动,在天意中休息,在真理的地轴上旋转,那可谓他已到了地上的天堂了。
4.然而,通报火车离站的还是当啷当啷的铃声。我们很快就离开了温德和克,在一片绿色的低矮山丘中行驶。
5.平安校园在我心,安全行动手中行,时时注意危险在,要让安全护我行。
6.喧闹的马路,也为此安静下来。湿漉漉的马路上只剩下放学的学生撑着雨伞在雨中行走,就像一朵朵小花瓣开放在雨中。偶尔也有几辆车在马路上穿梭来回。此时,门外又是另一番景色。
7.如果说朋友似火,那么我则是一只寒风中的鸟儿;如果说朋友似饼,那么我则是在路边等待的人;如果说朋友似指向标,那么我则是没有目标的人;如果说朋友似灯,那么我则是一个在无边黑暗中行走的人。
8.雨天虽然缠绵,让人有无限的遐想,但是那迷蒙的雨雾中行走却令人不堪那泥泞的路,而端坐屋里看窗外的雨于灰暗的天色中如丝飘落,就常常让无端的愁绪弥漫了心扉,似乎那雨不但湿了地,还湿了心。故而雨天的缠绵之余又多了几分惆怅!
9.我们思想中,言语中,行为上不纯洁的警告其实可以将我们置于无比懊丧的情绪以及极度渴望被赦免的姿态中。
10.春雨润物细无声,万物雨后蓬勃生。百花绽放承雨恩,柳枝发芽絮纷纷。世间美景不可负,结伴同游雨中行。愿你生活如美景,生机勃勃事业成。祝雨水快乐!
中行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