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训辞
xùn cí

【拼音】:xùn cí

【注音】:ㄒㄨㄣˋㄘˊ

【结构】:训(左右结构)辞(左右结构)

【简体】:训辞

【繁体】:訓辭

字义分解
训辞的解释
词语解释
1.训教之言。训辞[xùncí]⒈训教之言。
基础解释
训教之言。
引证解释
⒈训教之言。引《左传·僖公七年》:“君若绥之以德,加之以训辞,而率诸侯以讨郑,郑将覆亡之不暇,岂敢不惧?”《晋书·文苑传·李充》:“然则圣人之在世,吐言则为训辞,莅事则为物轨。”宋王珪《王尧臣可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制》:“训辞鬯于帝謨,心计羡于邦赋。”清刘大櫆《卢氏二母传》:“既引退而后加之以训辞,未尝不喟然而叹也。”章炳麟《与人论朴学报书》:“训辞深厚,宜为典常。”
网络解释
训辞训辞是一条古汉语词汇。
综合释义
训教之言。《左传·僖公七年》:“君若绥之以德,加之以训辞,而率诸侯以讨郑,郑将覆亡之不暇,岂敢不惧?”《晋书·文苑传·李充》:“然则圣人之在世,吐言则为训辞,莅事则为物轨。”宋王珪《王尧臣可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制》:“训辞鬯于帝謨,心计羡于邦赋。”清刘大櫆《卢氏二母传》:“既引退而后加之以训辞,未尝不喟然而叹也。”章炳麟《与人论朴学报书》:“训辞深厚,宜为典常。”训辞[xùncí]教训的言语。《左传.僖公七年》:「君若绥之以德,加之以训辞,而帅诸侯以讨郑,郑将覆亡之不暇,岂敢不惧?」《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公孙弘传》:「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也作「训词」。
汉语大词典
训教之言。《左传·僖公七年》:“君若绥之以德,加之以训辞,而率诸侯以讨郑,郑将覆亡之不暇,岂敢不惧?”《晋书·文苑传·李充》:“然则圣人之在世,吐言则为训辞,莅事则为物轨。”宋王圭《王尧臣可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制》:“训辞鬯于帝谟,心计羡于邦赋。”清刘大櫆《卢氏二母传》:“既引退而后加之以训辞,未尝不喟然而叹也。”章炳麟《与人论朴学报书》:“训辞深厚,宜为典常。”
国语辞典
教训的言语。《左传.僖公七年》:「君若绥之以德,加之以训辞,而帅诸侯以讨郑,郑将覆亡之不暇,岂敢不惧?」《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公孙弘传》:「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也作「训词」。训辞[xùncí]⒈教训的言语。也作「训词」。引《左传·僖公七年》:「君若绥之以德,加之以训辞,而帅诸侯以讨郑,郑将覆亡之不暇,岂敢不惧?」《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公孙弘传》:「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
训辞造句
1.对上司、长辈的训辞或建言多听听。
2.这既反映在他提醒自卫队“忘战必危”的训辞中,也体现在他积极推行其“价值观外交”和有意插手南海纷争等动向上。
3.这不是伪造的训辞,却是证实前经,详解万事,向导信士,并施以慈恩的。
4.为此,在广泛征集校训训辞的基础上,整理出“崇德尚能、经世济民”的校训,并由师生投票最终确定下来。
5.多听上司、长辈的训辞或建言。
6.当了京官后的蔡襄牢记母亲训辞,要实现当初承诺。
7.但陈镇慧似乎有意躲着扁家,没有人联络上她;而林德训辞意甚坚,决心不回头。
8.如果他们不信这训辞,在他们背离之后,你或许为悲伤而自杀。
9.这些是真主的迹象,我本真理而对你叙述它。在真主的训辞和迹象之后,你们还要信什么训辞呢?
10.何况电话还是你公布的呢,结果倒好,第一次打就招来这么个“不该打”的训辞
训辞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