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戚钺
qī yuè

【拼音】:qī yuè

【注音】:ㄑ一ㄩㄝˋ

【结构】:戚(半包围结构)钺(左右结构)

【繁体】:鏚鉞

字义分解
戚钺的解释
词语解释
斧和钺。戚钺[qīyuè]⒈斧和钺。
引证解释
⒈斧和钺。参见“斧鉞”。引《左传·昭公十五年》:“其后襄之二路,鏚鉞、秬鬯、彤弓、虎賁,文公受之,以有南阳之田,抚征东夏,非分而何?”杨伯峻注:“杜注:‘鏚,斧也;鉞,金鉞也……’赐鏚鉞者,奉王命得专杀戮也。”
网络解释
戚钺斧和钺。《左传·昭公十五年》:“其后襄之二路,鏚钺、秬鬯、彤弓、虎贲,文公受之,以有南阳之田,抚征东夏,非分而何?”杨伯峻注:“杜注:‘鏚,斧也;钺,金钺也……’赐鏚钺者,奉王命得专杀戮也。”参见“斧钺”。
综合释义
斧和钺。《左传·昭公十五年》:“其后襄之二路,鏚鉞、秬鬯、彤弓、虎賁,文公受之,以有南阳之田,抚征东夏,非分而何?”杨伯峻注:“杜注:‘鏚,斧也;鉞,金鉞也……’赐鏚鉞者,奉王命得专杀戮也。”参见“斧鉞”。
网友释义
斧和钺。《左传·昭公十五年》:“其后襄之二路,鏚钺、秬鬯、彤弓、虎贲,文公受之,以有南阳之田,抚征东夏,非分而何?”杨伯峻注:“杜注:‘鏚,斧也;钺,金钺也……’赐鏚钺者,奉王命得专杀戮也。”参见“斧钺”。
汉语大词典
斧和钺。《左传·昭公十五年》:“其后襄之二路,戚钺、秬鬯、彤弓、虎贲,文公受之,以有南阳之田,抚征东夏,非分而何?”杨伯峻注:“杜注:‘戚,斧也;钺,金钺也……’赐戚钺者,奉王命得专杀戮也。”参见“斧钺”。《汉语大词典》:斧钺(斧钺)  拼音:fǔyuè亦作“斧钺”。斧与钺。泛指兵器。亦泛指刑罚、杀戮。《左传·昭公四年》:“王弗听,负之斧钺,以徇于诸侯。”《汉书·天文志》:“梁王恐惧,布车入关,伏斧钺谢罪,然后得免。”宋岳飞《乞褒赠张所札子》:“张所以忠许国,义不顾身,虽斧钺在前,凛然不易其色。”清沈受宏《衢州书事》诗:“已见降王归斧钺,徒闻战鬼逐弓刀。”谢觉哉《哭凌波同志》:“劳苦、饥饿、金钱、斧钺,在他看来,若无其事。”
其他释义
1.斧和钺。
戚钺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